人揣手爐進去,我塞一個也不好看。”
冕服再寬大,沒到塞一個手爐進去都看不出的程度,何況萬一不慎濺出個火星去燎著了衣裳,那可就壞大事了。
鳴琴發愁:“那可怎麼好?”
“沒事,那些年長的官員都受得,我當然也捱得住。”
當下收拾停當,外面天色也矇矇亮起來,沐元瑜出了門,她今日服色不同,馬車上下不那麼方便,所以是坐轎前去。
不多時到了皇城前,沐元瑜到的時候不早不晚,午門附近已聚集了不少官員,有的在外面兩旁的值房裡等候避風,有的則就候在高聳的門洞外互相走動攀談。
沐元瑜這一身裝束到場還是很顯眼的,藩王就藩後無詔不得擅離封地,有的終身再沒有進過京,尤其國朝承平後,朝會上再出現藩王是比較稀罕的事——世子也一樣。
一路行來,沐元瑜感覺她遭到了被視同國寶般的圍觀。
向她行禮的人也不少,沐元瑜只能從服色上分辨是幾品,人是一概不認得,官員太多,她也無法一一詢問,只能微笑點頭致意而已。
從極靠近午門的一間值房裡快步走出一個朱袍老者來,下階迎上前很親熱地笑道:“賢侄,不知你也要來,不然早送了信,叫你與我一道了。”
這老者正是文國公,總算看見張熟面孔,沐元瑜心下也微微鬆了口氣,拱手笑道:“晚輩本也想去請教國公爺,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如今看見國公爺太好了,晚輩頭回來參加朝會,正有些忐忑,恐怕有什麼不謹慎之處,失了儀。”
文國公心知她說的是何事,既碰了面,那事情攤開了說大家都敞亮,他就呵呵笑道:“賢侄說的哪裡話,不痴不聾,不為家翁,婦人家原來小氣些,過去便過去了,我們還能為些許小事傷了和氣不成?”
又道:“賢侄只管安心,這樣的大朝不需說什麼話,按班站位,隨波逐流即是——朝會時的禮儀賢侄可得人指點了嗎?”
沐元瑜點頭:“學堂裡先生教過,內官來下旨意時,也特旨讓我往禮部去尋禮官又習學了一遭。”
說著話,進了文國公先前所在的那間值房裡,裡面已有五六個人,或坐或立,一色的朱袍梁冠,公侯伯紮了堆。
文國公攜著沐元瑜進來,一一給她指點介紹,巧得很,沐芷靜的公公宣山侯也在其中。
滇寧王在京的另一位姻親,沐元瑜還是頭回見到——這陌生跟沐芷靜倒沒什麼關係,如文國公所說,後宅一點瑣碎,干擾不到男人們間的交際,宣山侯是出了外差,年前才趕回京來。
互相見了禮,寒暄了幾句,宣山侯忽然問道:“世子,你如今和皇子們一道讀書,我倒有個問題請教,不知這次正旦朝會,皇子殿下們可來嗎?”
他是武將,現還帶著兵,說話直快些,這個問題問出來,一屋勳貴們都聚目望來,看來是個眾人都關心的問題。
沐元瑜還真不知道:“沒有聽聞來不來,以往殿下們不參加嗎?”
宣山侯道:“朝會都沒有來過,次後的賜宴說不準,大殿下和二殿下都體弱,有時列席,有時不列席,三殿下倒是每回都在,這一二年四殿下長了些,也一併來了。”
文國公笑著從旁補充道:“臘八時三位殿下都行了冠禮,照理說是可以加入到這樣的朝會中來了,所以侯爺有此問,老夫也有些好奇。”
但沐元瑜真沒有想起關注這個,只能道:“臘八過後學堂就停課了,那以後我沒怎麼見到殿下們,沒處探問。不過,二殿下和三殿下都住在宮外,若要來,也當從這過,我們都能看見的。”
文國公點頭:“賢侄說的是。”
再說了一會,外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這是宣示百官們可以進入午門排班站位了。
諸人忙停了話頭,出值房門匯入官員們的大流中,分文武兩道,各循其門而進。
排隊的空隙裡,沐元瑜聽見不少官員也在議論著皇子們的事,多是失望喟嘆,因為到這個時辰還不見朱謹深和朱瑾淵過來,肯定是不會來了。
沐元瑜也有點失望,人進入陌生的場合,脾性再穩重也想和熟悉的人湊一起,況且皇子們不來,她有郡王世子的封號,又有代表滇寧王的象徵意義,站位在武官序列的第一個,行禮什麼的都參考不了別人,壓力略大。
好在如文國公所說,這樣的大朝不奏事,雖莊重但其實沒什麼花樣,保持禮儀不出錯即可。
該跪就跪,該拜就拜,逢著山呼萬歲時就呼,皇帝並不和具體哪個官員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