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雄關對峙
芸熙公主回到了行館客棧,木然坐在榻上,呆若木雞,反覆想著龍天羽提出的“一國兩制”條件,心頭難以決斷,如果不同意,匈奴不退兵,在高句麗逗留久了,燒殺搶奪,整個民族面臨著危機。
整個半島人口不過百萬人口,林立不少小邦,高句麗疆域與人口最廣,在匈奴的衝擊下,半島淪陷,岌岌可危,大小城池都被攻陷,死傷無數,婦孺都被運往草原淪為奴隸,遭到滅族之災。
“公主,怎麼辦,這‘一國兩制’的想法簡直異想天開,那樣一來,漢軍豈不是輕鬆就將高句麗收服,變成漢室的郡縣,那高句麗國能保留下來,也是亡國之奴了。”貼身婢女氣哼哼說道。
芸熙一臉愁容,輕嘆道:“唉,明知道這個協議對咱們大為不利,可現在咱們還有談判的籌碼嗎?如果匈奴再不退兵,恐怕高句麗的子民們都要滅絕了,那時候又有何主權?”
車載元昂首道“公主,臣料想匈奴掠奪一番之後,雖然本土百姓銳減,傷亡巨大,但仍有不少子民躲入了深山老林,或是逃亡極北苦寒之地,或逃亡海上,這些狄人不擅農耕和守城,霸佔不了多久,就會退兵了。”
芸熙公主起身怒道:“不行,我怎麼能眼睜睜看著我的子民,全部淪為匈奴的奴隸,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就像任人宰割的魚肉,完全沒有人格地活著,還有那些婦女,她們是無辜的,你有沒有想過她們在匈奴是多麼悲慘日子!即使匈奴退兵了,可是我高句麗元氣大傷,國無兵,地無民,到時任何一個番邦部落、一個小國,都能再次欺凌、霸佔高句麗,那麼我們的民族就要徹底消失了。”
車載元和婢女臉色大變,想想都覺得陣陣的後怕,貼身丫鬟道:“公主,那你說,咱們該怎麼辦啊,難道真要答應漢王的一國兩制嗎?”
芸熙搖了搖頭,喪氣道:“我也不知道,眼下退無可避,只有公開身份先進入皇宮,以高句麗公主的身份與漢王交談一次,聽聞漢王宮佳麗如雲,美如天仙,看見這漢王也是個好色的君王,或許……為了高句麗,與大漢國聯姻,希望能讓漢王回心轉意吧。”
……
韓信把麾下的十三萬大軍兵分五路,分別為前路軍、左路軍、右路軍、中軍、糧草輜重軍,五路軍彼此相隔兩裡有餘,鋪天蓋地,真如泰山壓卵一般自陳倉關出發,浩浩蕩蕩一路向東,旗幡招展,鼓號齊鳴。
三千精銳騎兵,都是韓信的隨身親衛兵,分兩翼張成雁翎陣形,護衛在韓信兩翼隨他推進,甲冑鮮明,鞍韉整齊,十分威武雄壯。
全副戎裝的甲士,在一面面迎風獵獵的旗幟下,長戈隊、刀斧隊、弓箭隊、戰車隊,前面的隊伍大多為盾牌隊,左手持繪著上古猛獸的牛皮騎盾,右手一杆血紅長纓的漆槍豎指天空,精鋼打造的三稜槍刃上,血槽宛然在目,閃著猙獰的幽光。
大軍浩蕩來到渭關前十里安營紮寨,楊瞳、王吸帶領三萬先鋒人馬向潼關發動攻擊,試探敵軍虛實,而渭關在原來河西關卡的基礎上擴建,夯實了城牆,高數丈,厚三尺,南北連線岐山和秦嶺分支山脈,縱橫二十幾丈,易受難攻。
渭關城牆的正牆上還有側牆,側牆上再砌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禦將士的瞭望孔和射擊口,城牆正中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望樓,間隔而立,樓頂是重簷九脊歇山式,外有廊柱圍繞,下臨馬道。
湍急的渭水從右側城牆豁口下穿行而過,雍軍為了防止有敵軍從水中混入,特意設定了柵欄鐵閘門,河水中放有尖刀痢疾,杜絕船隻經過,整個渭關在章邯的精心佈置下,倒有幾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雍軍負責偵查敵情的斥候早已收到情報,守軍重兵把守渭關,城牆與關內列隊數萬人馬,隨時備戰,見到漢軍先鋒營襲擊,立即吹動號角,居高臨下反擊漢軍的襲關。
雙方一番力拼,戰鬥歷經三個時辰,漢軍先鋒無功而返,損傷了數千人馬。
蒯通見先鋒人馬退回主營,問向韓通道:“我們精兵十多萬,為何不一鼓作氣,全部發動總攻,或許趁其不備,一舉攻陷了,這樣只派些許人馬,能攻下渭水雄關嗎?”
韓信一身鎧甲立在營地,在夕陽之下,閃著彤彤的光澤,微笑道:“誰說我要立即攻陷渭關了?時機還不到呢,再說這章邯精通兵法,乃大秦一員名將,自從他被封雍王定都廢丘後,與漢軍比鄰,他就不會有一天安寧之日,早已派出不少斥候探子偵查我軍出兵情況,試想我北伐大軍十幾萬人浩浩蕩蕩一出陳倉關,難保不被敵軍所察覺,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