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2 / 4)

匈奴三十萬鐵騎,除了賀蘭關外駐守後方營地的數萬人馬外,盡數灰飛煙滅,埋骨他鄉了。

待漢軍清理完城外的現場,已經接近黃昏,陳平、黃淵、董玄武帶著神機營的人馬歸來,大軍匯合,仍有八萬多人馬,儲存著戰鬥力,隨時能開赴疆場。

當晚龍天羽大堂點將,張良、曹參、陳郗、樊噲、杜青雲、袁英、酈琰、薛歐、衛胠、王周、唐世寒、楊暄業、李必、駱甲、魏無知、宣虎、蠱逢、薛歐、樅公等四十多位大小將軍以及十幾個謀士聚集隴西關內的點將堂。

傳將鼓三卯過後,龍天羽升座入堂,環顧一週,微笑道:“諸將將軍,今日我漢軍大破匈奴,這一場決戰,決定了我大漢朝數百年基業的歸屬,除去西疆的威脅,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放心對付南北聯盟的聯軍了!太傅,由你來解說一下我軍接下來應該如何部署?”

張良答道:“漢王賀蘭關一計,擊破了西域與匈奴的聯軍,匈奴大敗,三十萬鐵騎所剩無幾,西域諸國的人馬非死即傷,還有三分之一西域人被我軍看押,臣以為,當務之急先穩西疆,派使者進入西域,讓西域諸國派來和解的使者,該與我大漢朝廷簽訂盟約,進而在西域設定護督府,駐兵監督西域諸國,成為我漢室的藩屬國,最好將隴西長城延伸至西域一帶,可以阻抗匈奴和西域極西的番邦犯境,開拓版圖!”

“其次就是趁著匈奴大敗,挑撥起匈奴內部各部落的關係,即使冒頓單于回到草原,也無法再團結各部,糾集大軍來犯,甚至還會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匈奴右賢王已死,他的對頭左賢王卻擁兵八萬人馬駐守天山一帶的,需設法使這個左賢王部落屈服我大漢,據說左賢王呼衍部落添了聖嬰,我漢朝不防扶持這個聖嬰,讓左賢王與冒頓單于為敵,分化草原內部,他們相互奪權,大漢便可坐收漁翁之利,等到時機成熟,再進軍草原,趕走胡虜全部退出天山以西的漠北苦寒之地!”

這兩條對策一說出,眾人眼光一亮,張良分析的正中匈奴和西域要害,能直接削弱了西疆的威脅。

龍天羽心想姜果然是老的辣,這兩條計策看似簡單,卻能解決大患,點頭道:“太傅所言極是,對付西域和匈奴,這兩項謀計恰到好處,符合此時的大局形勢,就這樣辦了,來人,御書史做筆錄,明日就擬詔,派使者出使西域和草原。”

“臣領旨!”一位御書殿跟來的御史在旁接。

龍天羽繼續問道:“太傅對接下來我軍如何出兵伐中原之事,有何見解?”

張良沉吟道:“目前中原南北聯盟勢力做大,以黃河為界,南北呼應,如果從函谷關冒然出兵,無論先攻哪一方,都會受到另一方的襲擊,斷了補給和後路,腹側受敵,倘若同時出兵,兵力不足,恐力不及,故而伐南還是伐北,就需要一個策略選擇,北有古登口做跳板,從草原切入衛地後方,南有長江天險,大軍順流而下,直逼南聯盟的側位,均有機會,只是依目前的大局來看,先伐衛,後伐楚,更容易成功!”

龍天羽喔了一聲,問道:“如何見得?”

張良回覆道:“函谷關有韓信掌兵近二十萬,雖被南北盟軍擋住去路,卻也足以自保,如果我軍增援十萬,三十萬人馬對抗任何一支盟軍,兵力上都不見優勢,因此我軍必須出奇兵,如今西疆安定,完全可以調兵出了賀蘭關,進入草原邊界,繞走賀蘭山,從古登口進入五原、河套一帶,定然打衛軍個措手不及,衛地危急,衛曉峰必然會分兵回防,到時候北聯盟群龍無首,韓信趁機渡河襲擊,北盟軍人數雖眾,但並不一心,甚至還有舉起不定想要投靠漢軍的諸侯王,這樣一來,迎頭痛擊之後,在安撫分化,拉攏黃河背面的諸侯,如殷王彭越,此人在分封天下之前,與我軍交往甚密,可派使者暗中拉攏過來,如果能內外夾攻,定能顛覆北盟軍!”

龍天羽聞言陷入沉思,若此計成功,就能掃除黃河北面諸侯,到時候就能集中兵力對付南盟軍了。

張良繼續說道:“之所以選擇北盟軍而不選擇南面諸侯,一來因為地勢原因,背面諸侯勢力較小,佔據中原核心地帶,一馬平川,易攻不易守,可以雷霆之勢橫掃諸侯勢力,而正東面地域太廣,一時無法速戰速決,很可能陷入僵持,目前滎陽、成皋、陽翟、平輿、新陽、陳留都有楚國屯兵,以鴻溝為險,作為阻抗漢軍出擊的防線,不易攻取!”

“二來因為楚國人財雄厚,國力不在漢川之下,地大物博,江郎人才較多,不少為楚國所用,猛將如雲,兵甲無數,單此一國就有與漢軍爭雄的實力,如有又集合了英布等諸侯,乃我軍大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