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之法也,錯其人,勿與語,此名士擇君之道!如今天下動亂,要有所作為,勢必要輔助一位明主仁君,適才諸子百家辯論治國之道,可惜無法達成共識,不知公子對治國之道,又如何看待?”
龍天羽暗忖機會來了,利用好這個機會,引導天下士子入蜀漢,壯大漢氏的影響力,慷慨激昂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大勢所趨,自西周衰落,諸侯做大,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君主不斷尋找治國良策企圖強大起來,稱霸諸侯,隨後出現了道家治國之法、法家治國、儒家治國、墨家治國等等理論,都大有主張和道理,但縱觀下來,唯獨法家的效果最顯著,最有利於治理國家,只可惜往昔法家設立刑罰律法過於苛刻殘酷,使百姓畏懼生怨,早期的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都在邪惡的鮮血中失敗,李悝退隱,吳起慘死,魏國楚國沒有強大起來,近後有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秦國的衛鞅變法,都充滿了殺戮,從而失去民心,得不到百姓真心擁護!”
“真正的治國之策,不是辯合出來的,而是要經得起驗證,就如同兩個鐵球一般,究竟誰快誰慢不是靠猜測和辯解,要有實有據,經得住推敲和試行,以在下愚見,好的治國良策,就是要達到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民智開放,法律嚴明,人人平等,每一個百姓就是一個公民,不但有義務還有權利,法律就是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至於那些殺人放火、作奸犯科、欺壓百姓的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朝廷開設學校私塾、鼓勵工商、獎勵軍功、推行科舉選拔人才,不但推行仁義理智信的教育,還要講法制、講科學,融匯百家,集於一體,維護百姓的同時,使百姓安於律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