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秦國強有力的後方基地,糧倉所在,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成都的織錦十分發達,其他的工業如繅絲、織綢、煮鹽、金銀器、漆器等也很發達,人口近七萬戶,四十萬人左右,除包括秦人、當地蜀人外,還有一些少主民族的族人混居城內。
目前整個蜀地都被漢軍佔領,推行新政中,不少當地蜀人紛紛加入漢戶籍,成為了漢人,虞子期分派麾下將領在蜀地各城鄉招兵買馬,組建城邑勇丁,精壯力士抽調出來送遣到蜀都,加入正規大軍中訓練,迅速建立起一支十萬眾的蜀漢新軍。
此次由虞子期統領的五萬大軍中,就有一萬是新軍士卒,第一次出行作戰。
龍天羽被迎接入城,蜀都不少百姓夾道爭相觀看,所經街道,兩旁人滿如潮,跪倒一片的百姓和商販,給漢王最高的禮節。
由此一看,大漢新政深得民心,才會如此得到廣大群眾的擁戴。
龍天羽感受著百姓虔誠的朝拜,頓時心胸猛地變得開闊起來,人的境界高了,感受的東西也不同了,以往他絕對察覺不到,身為帝王得到如此多百姓擁戴朝拜時候,腦海內的信念如此的浩大,宏圖志願如此地堅定,胸襟如此地寬廣起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千古一帝,自然有著千古未有的胸襟,自從龍天羽發宏願要建立大漢王朝,開國立業,橫掃天下,為百姓謀得太平盛世後,胸襟和境界同時增長了無數倍,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東西,扛著以往沒有過的責任!
“呼——”
龍天羽自身體質在大劍師中期,內臟已經脫變不少,經過了逃亡磨鍊,心境轉變更加成熟起來,再接受百姓的朝拜,隱隱感觸到古代明君聖賢的那一層境界,胸襟相容天下,宏願千秋偉業,何等的浩然正氣,何等的與史長存!
天下!理想!劍術!兼愛!百姓!水、舟、雲、風!
朝代更迭,風雲變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原來如此,不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開國立業,一展宏圖霸業之時,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明境’!
每一次呼吸,龍天羽都感覺自己能量在增長,心境通了,道理通了,宏願通了,信念通了,修為和境界水到渠成。
這也是當年那些千古名帝為何能成就霸業的原因,歷史潮流不可抵擋他的威勢和志向,至於所達到的高度,只是途徑不同罷了,當然這種志向和胸襟要一直保持下去,氣運才會跟隨,否則如果有了霸業,卻奢侈淫樂,整天想過著靡爛的生活,不思進取只求安逸,沒有帝王責任,就是去了明鏡,也就失去了氣運,不在聖明,自然如常人無異,甚至比常人還昏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原來不止君子要自強,君王更要自強不息,才能實現空前的偉業!龍天羽在這一刻,領悟了‘君王’之道。
第五章 君王之勢
一個人的境界高了,胸襟寬廣了,往往決定了他所立的志向和未來的成就,至於能不能達到那個高度,實現目標,只是正確途徑的選擇,還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信念的不動搖!
世上總有太多的人,天賦極高,抱負遠大,卻最終沒有實現,除了所謂機緣和氣運外,更主要是途徑沒有選對,又不能持之以恆,時時警惕,如君子般及時反省自己,保持崇高的境界,走上人生的高階!
太多的人,在途中經不住誘惑和磨鍊,失去了競逐高階的機會。
所以有人說: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他沒大的權力,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面對誘惑時懂不懂的放棄,面對困難時知不知進退!
龍天羽領悟到了‘君王’之道那層壁壘,無論對他征討天下,還是統治江山,甚至修煉劍術都有莫大的推動促進作用,甚至非常的關鍵,因為一通百通,中華數千年多少個帝王,又有幾位帝王能看懂這一層的玄機!
很多史學者在後世評論:人為君王只要親賢臣遠小人,廣聽納見,注重德行,兼愛百姓,就能做好君王了,殊不知,這些只是途徑,並非根本,有諸葛亮輔佐阿斗,後者仍扶不上牆,更別提宏圖霸業了。
君王的根本在於胸襟和境界,如果能看透君王之道,自然明白了什麼是利,什麼是弊,什麼該則取,什麼該消除,選擇的途徑也就是正確的,附和時代背景的!
如果看不透君王之道,甚至根本沒有什麼胸襟和心境,只在意靡爛奢侈的帝王生活,後宮三千佳麗的容貌,宮殿的碰壁輝煌,所聽信之人,自然是油嘴滑舌的小人,對於忠言逆耳的大臣就會膩煩,也就談不上什麼德行和兼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