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龐大無敵的漢軍,他湧起無法抵抗之心,後繼無力的感覺。
再者,漢王的名聲一向以仁主賢君而顯達於世,在諸侯王中口碑最佳,深受中原百姓的愛戴擁護,自漢軍入漢川后,整個漢川發展迅猛,人口暴增了接近百萬,除了幾十萬大軍,就是從彭城遷來的百姓富甲,還有各地慕名而來計程車子大夫客卿武士商賈等等,漢中和南鄭兩城邑就迅速擴建了數倍。
而漢中推行的新政,廢除封王制和奴隸制,採取封官選能制,但凡立軍功、治民政、有才學之士均可以入朝為官,所有人都有機會成為貴族,只要有才能,為漢室朝廷出力建功者,這才是令更多庶子和草根英雄追慕的。
“酈先生所言,句句肺腑,令青雲誠摯感動,不過讓青雲攜帶麾下將領謀士歸順漢室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本人卻有三個條件。”杜青雲語氣來個大轉彎,由本世子的自稱變成青雲,可見對其漢使身份已經看重起來。
“世子殿下……”一些將領和謀士有些驚訝地看著杜青雲,似乎為他的立場抉擇的轉化一時震住,當然也有不少將領和客卿謀士暗中鬆了一口氣,不用和漢軍交鋒了,就不用死了,而且還能加入漢軍陣營,步入朝廷,謀得一官半職不成問題,倘若日後漢軍橫掃中原,那麼他們將來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被天子封官加爵。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心就是這樣,沒有前途的王者,是不值得手下賢能之士去賣命的。
有了前途、有了野心、有了實力、有了目標、有了鬥志,只要有任何一樣,讓手下的人認同主上的存在,即使拼命去死,他們也義無反顧,如果做主子的先沒了鬥志和希望,其他人心就散了。
酈食其眼光一閃,幾分笑意盪漾在神色之中,他已經把握住了對方心理微妙變化,知道這次說客使命的成功面很大了,問道:“世子有何要求,不妨明言,老朽用心記下,倘若無法當場答覆的,自當遣人回王宮向漢王稟告。”
杜青雲眉宇一稟,神色變得幾分寒冷,說道:“如果本世子帶領麾下人馬投靠漢軍後,其一,不得接收杜嘯川的投降,而且還要借兵於我,攻陷德陽城,救出我父王。”
酈食其心想都說兩位世子仇深似海,漢真不假,不過漢王妃指名要招降杜青雲,擊垮野心勃勃的大世子,因此這一項要求倒不難辦到,點頭道:“杜嘯川為人陰狠毒辣,蜀地百姓對他多有積怨不滿,漢軍與民同根,自然不會接收杜嘯川的投降!這一點老朽可以明覆,還請世子接著說下面的要求。”
杜青雲點了點頭,繼續道:“其二,漢軍出兵驅除韃虜,擊垮羌人和大月氏的蠻夷部落,使蜀地百姓和少數異族村寨的鄉民能夠免受欺壓!”
酈食其回道:“驅除草原遊牧民族的蠻人,讓百姓過上平定的日子,這是漢軍的己任,不勞世子費心,漢軍自當橫掃蠻夷,驅逐番邦韃虜!”
在場的將士都有些激動,他們剛敗下陣來,鬥志喪失,士氣低落,對亂臣賊子和羌人月氏的仇恨,洗刷不清了,昨日一戰,多少兄弟戰友拋屍城外,死無全屍,這股仇恨都憋在心裡,窩著一股怒火,此時得知十五萬漢軍將要對敵軍開戰,頓時豪情大起,摩拳擦掌準備一起出戰,為戰死的兄弟報仇雪恨。
杜青雲環顧一週,看著麾下將領們個個神色變化,似乎從剛才頹勢中興奮起來,心中暗想:原來這些將領得知要投靠漢軍,竟然如此翹首以盼,看來歸附漢室才是順應民心啊,當年壯志凌雲,欲恢復蜀國政權的鴻鵠之志,此時卻有些心灰意冷了,時不待我,君且奈何?
“其三,就是在場這些將領和謀士,都是本世子的親信嫡系,不但才能出眾,更有一番建功立業的熱忱和忠君敬主的情操,均是可擔當大任之人,希望歸附漢軍後,我的這些將領和客卿們,文武都能委以重任,不能受到漢室官吏的排斥欺負,即使本人今後無權可掌,卻不能讓他們跟著我受委屈……”杜青雲說的語重心長,動情之處竟然泫然欲淚。
其它將領和謀士聽到二世子即使自己沒有權位,也要把手下推薦出去,讓他們能謀得一官半職,甚至委以重任,這種主子的仁厚之心,令在場將領客卿心中感動,齊刷刷起身半跪在地,失聲道:“我等誓死追隨世子殿下,絕不貪生怕死,貪圖富貴……”
酈食其眼睛眯起,心中一動:好傢伙,這個杜青雲也是號人物,竟在這時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博得手下的愛戴擁護,無論今後他們官職和身份如何,恐怕都不會忘記今日推薦提攜之情,好深的謀計,難怪漢王如此愛重此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