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收還能徵繳客觀的賦稅;自廢除奴隸制後,郡縣百姓紛紛加入漢籍戶口,登記在冊,從此成為漢朝人,大漢律法承認這些百姓的權益,享受律法的保護。
當地也有不少賢者大夫毛遂自薦前來投靠,擔任大漢的大小官員,龍天羽雖然大力推行新型教育制度和科舉選拔制度,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栽種樹林不過十年之間,但是育人,培養一批有科技文化思想的綜合人才,就太難了,沒有二三十年未必能見成效,急也急不得,只好先啟動已成名的賢者能士等。
而他所撰寫或提議的“興漢”工農兵商科等教材書在學院能理解的人少之又少,通常一個理論就把所有人幹暈,甚至無法接受,比如地球是圓的,圍繞太陽轉等自然科學,看來要想消化這些知識,只能從娃娃抓起,就開始灌輸這些新理論,但如此一來,豈非二十年後新型人才方能見到皮毛,眼前爭天下的關鍵時期估計是來不及了,不過有些符合這個時代的思想被活學活用了。
讓龍天羽最關心的還是火藥技術的掌握,自從他與婉兒商討後,提出“一硫二硝三木炭”的觀點,婉兒又根據黃石公煉丹時的藥房推敲幾遍,派人去研製,可惜效果甚微,主要這個時代連硫磺還少見得很,只懂得簡單應用理論,不知其根本原理,想憑空研製何其困難!
比如1+1=2誰都知道,但是有幾人能證明出來?再比如萬有引力的存在,所有學生都清楚,但不是誰都能論證出來?同樣,龍天羽雖然知道火藥的基本原料組成,卻從未實驗過,硝石從哪來,硫磺礦如何發現開採?又是一個難題,何況需不需要其它混合物,他就不是很清楚了,這些都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再者,他懂得高科技,甚至曾在地下實驗室自己研製過手槍、做過炸彈,開發過機器人,但那有一定的社會科學基礎,換句話說,有儀器、原料、零配件的支援,但兩手空空回到古代,什麼也沒有,想做飛機大炮,機械加工允許嗎?冶煉水平允許嗎?電子水平允許嗎?……
龍天羽搖頭苦笑,看來未來幾十年內的戰爭仍是冷兵器占主導地位,唯一能加強的就是簡單的兵器改良,特別是冶煉的工序以及冶煉鐵水的熔點等問題,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以青銅為主要兵器材質,因為青銅的熔點低,所以戰甲、劍戈等都是青銅器。
想當初蚩尤為何能縱橫中原,炎黃二帝聯合了太昊、少昊,以四部落之兵尚且與他打得難分難解,直至蚩尤寡不敵眾戰死,後世傳說中還把他描述成三頭六臂的怪物,甚至封為南荒戰神!其實是因為當時蚩尤部落已經掌握了冶煉青銅技術,使用青銅器做兵器,而炎黃部落還在使用木棒石器,彼此戰鬥力相差懸殊。
直到戰國末期,以鐵器逐漸代替青銅器,又是一個飛躍性進步,在冷兵器時代,雙方將士肉搏廝殺,手中武器質量優劣很大程度決定了雙方戰鬥力的強弱,比如一劍斬斷了敵兵一群人的兵器,那還不如狼入羊群,肆意屠殺!
但是到了如今秦末楚漢之爭時期,冶鐵水平還十分低下,鐵水的熔點在一千五百度左右,這個時期的人自然無法達到,所以冶煉出來的鐵器實際上屬於半生半熟的鐵質,十分易脆,即便如此,這種鐵劍也要比較好青銅劍強上許多,而且成本低,價格低廉。
龍天羽曾仔細思考過這些問題,最後把希望寄託在郭家身上,畢竟郭族祖代幾輩人都是經營冶鐵、兵器生意,自然在這方面深有研究,他想著找時間一定要與老嶽郭敬商談一番,想辦法降低鐵的熔點或提高熔鍊溫度。
散朝後,龍天羽召見夏侯嬰在御書房議事,問起昨日行刺的刺客動向,夏侯嬰恭敬答道:“刺客的動向已經查明,他們都是從西南蜀地方向潛入漢中的,據錦衣衛斥候跟蹤發現,一名刺客聯絡人得知行刺失敗後立即逃遁趕回蜀地,如果所料不錯,應該是蜀王招攬的死士!”
“蜀王?”龍天羽喃喃自語。
“蜀地無冕之王,當初秦王統一巴蜀後,採用扶柔政策,沒有過多幹涉這片南夷之地,更不關心土著族的生死存亡,只要求每年上交足夠的賦稅,駐兵也不多,自天下義軍反秦後,蜀王也開始蠢蠢欲動,吞噬了戍守成都的秦軍人馬,目前擁兵近十萬,還有十多支土著族的狼兵做聯盟,才敢向咱們漢軍下手!”
“他為何派人行刺王妃呢?”
“漢王,其實刺客的目標是主公您!只是當時幾位王妃乘坐你的龍駕驅車,刺客這才誤中副車,至於蜀王為何急著出手,大概是擔心咱們兵強馬壯,不久會對蜀地用兵動武,故此先下手為強!”夏侯嬰將收集來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