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天羽沉思道:“九路軍還是要放進來的,安置一下這幾次受傷的大批將士,其餘沒傷計程車兵,一起同行進逼咸陽,我軍精銳雖鋒利,但剛畢則折,若不能藏鋒,一味硬拼下去,咱們三萬八千精銳有多少血可流,至少現在數目已經削減了。”
樊噲大喜道:“今晚就出兵太好了,老樊一定要打前鋒,率先與秦軍、楚軍交鋒,不過我有點糊塗了,如果見到秦軍與楚軍在交戰,咱們去幫誰?”
“幫楚?幫秦?”眾人腦海閃出一個疑問,兩方都不是好鳥!
“咱們豈會幫秦助紂為虐,楚兵即使再可惡,也是來討伐暴秦的,應該合力楚兵先滅秦軍,然後再與楚軍對決,看誰才有稱王的實力!”龍天羽簡單的幾句,已道出龍軍的立場。
婉兒笑道:“咱們出現,未必要等對方交戰之時,就算遇上,隔岸觀虎鬥,等待雙方受挫的時候,再行出兵收拾殘場,項梁軍隊從南陽武關一帶被章邯圍殲,項羽肯定會為叔父報仇迫不及待與章邯硬拼,這樣趕赴咸陽驪山外,估計楚軍已經與秦軍激戰上了,我軍進川一路只須清除楚軍隘口關卡,不難抵達咸陽。”
龍天羽點了點頭,吩咐諸將先去城樓迎接各路諸侯軍進關,另外派人書信快馬送往後方彭城第三批大軍主帥周勃,帶軍馬不停蹄趕赴函谷關,堵截關中殘餘勢力,到時看哪個隊伍有爭天下的野心和目的,便直接剿滅,就讓這場咸陽之爭變成亡秦滅楚統天下的決戰!
眾人都傻了眼,想不到主帥的野心如此大,竟早有謀劃要在此次天下各路義軍進攻函谷關時,引敵入甕斷絕後路,將大秦取而代之,順便剷除所有對手,一夜之間完成統一六國的霸業。
諸將各履其責,退出幕府,分頭行事去了。
龍天羽領著二女返回主廳虎威堂,等待各路諸侯王進高堂會晤。
這一場函谷關之戰,三戰兩敗,盟軍十五萬傷亡了一半人馬,最後一戰龍軍主力趕到,一夜之間攻陷了城關,還擒獲了楚軍大將韓信,簡直一戰功成,大破楚軍。
依依邊走邊讚道:“龍郎率先在沛縣起義,號召全天下百姓起來反抗暴秦,想不到一念之間,強大的秦國竟如西山落日,到了垂死掙扎的最後一刻,東方六國舊地各自為政討伐秦兵,亡秦之日很快就來臨,龍郎的功勞與戰績最大了,可稱天下仁主明君!”
龍天羽問道:“依依是燕國遺民,你與令兄及燕國後裔時刻圖謀復國之日,倘若為夫要一統天下,七國將不復存在,你不會有為難之處嗎?”
依依嘆道:“一直以來複國成為依依的理想,那是因為暴秦之下民不聊生,依依與家兄也是為故國百姓著想,盡些人事而已,即使真的復興燕國,誰能保證燕地百姓就一定有好日子過?再說,天底下任何一位諸侯王、六國遺主皆遠不及夫君聖賢開明,博學多才,如果由夫君統一分崩離析的天下,給七國百姓一個安樂和平、沒有戰禍的日子豈不更好!”
龍天羽目光迎上依依的眸光,瞧了半晌,讚道:“依依有此識見,能放眼全域性著想天下百姓非常難得,縱觀戰國幾百年爭亂,都各為其主想稱霸也好、吞併別國也罷,殺戮了數百年,最終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結束禍亂不休的局面,本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孰知秦王好大喜功、窮奢極欲,苛政猛於虎狼,致使百姓更加苦不堪言,倘若推翻秦朝又各自復國,那麼戰亂還會恢復七雄爭霸之時,才會息武止干戈。”
玄女贊同道:“不錯,只有將西秦取而代之,推行新的制度,減輕賦稅,使百姓休養生息,民心所向四海歸附,天底下任何一處皆是樂土!”
龍天羽挺佩服兩位嬌妻的目光和才智,如此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看法,即使很多舊國中的大臣貴族都沒有,從而看出二女的與眾不同。
“秦軍與楚軍相鬥,龍郎更看好哪一方?”依依好奇問了句。
龍天羽笑而不答,反向玄女問道:“婉兒怎麼看?”
淳于婉兒淡淡道:“天下間流傳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軍對秦兵有種特殊的仇恨,咸陽外的秦楚之戰,楚軍更佔些上風!”
第七章 亡秦必楚
楚懷王時期正是戰國諸雄激烈爭奪的時期,秦國相對強大,各個諸侯國多次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歷史上稱為“合縱”,而秦國則千方百計地破壞其他諸侯國的聯合,努力建立自己與單個諸侯國的聯盟,歷史上稱之為“連橫”。
公元前303年,齊韓魏等國因為楚國背棄合縱盟約而與秦國聯合,三國一同征討楚國,楚國派太子橫到秦國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