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權位,逼死太子扶蘇,又大肆殘害朝中忠良,橫徵暴斂,肆意享樂,以致群侯分崩離析,各自潛回舊地,家父與部分族人已回到壽春,孰知被趙高猜忌,派出大批秦兵半路阻截暗殺歸族的商人,我與小女玉瑩及僕人正是第三批歸族的人,在此遭遇阻截,幸好有天羽出手相助!”

龍天羽不禁想到:秦統一六國的戰爭,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的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一場封建統一戰爭。秦始皇用了十年時間,相繼滅掉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五百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此等歷史壯舉,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第七章 天羽論秦

郭敬彷彿對這仗義出手的青年特別欣賞,說起話來亦格外興奮,滔滔不絕道:“自戰國邇來,七雄並立,相繼展開了富國強兵的變法,魏國任用李悝變法,楚國使用吳起,趙國有武靈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便是商鞅變法,從秦孝公到秦王政百餘年中,秦國國力日益強盛!

“在軍事制度方面按郡縣徵兵,完善軍隊體制,提高戰鬥力,士卒勇猛,輕騎雄盛,遠非其他六國可比,在軍事策略上,改變了勞師遠征,經常失利的戰略,採用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漸吞食並鞏固其佔領地區。

“秦國相繼滅掉西周、東周,攻佔韓國黃河以東和以南地區設定太原、上黨、三川三郡,正是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豺、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郗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進可攻退可守,戰車千乘,奮擊百萬,軍力遠勝其它六國。

“而六國長期戰爭實力消耗,面對強秦的威脅,六國時而‘合眾弱以抗一強’,時而‘持一強以攻眾弱’,無法形成穩定統一的抗秦力量,相反給秦國各個擊破的可乘之機,唉!亡國之民,不言也罷……”

龍天羽沒想到一個經商之人竟對歷史和政治分析如此透徹,自己只是從大學期間沒少泡在圖書館裡翻閱古典史書,這才對國史有所瞭解,談不上多專業,但這些戰國曆史事件還是知道的,此時以現代人的思想,覺得他的論據和論點很有道理,暗贊這中年男子見識倒也廣博。

郭敬頓了頓,轉望龍天羽,似在試探對方學問,微笑道:“龍公子,如何又看待大秦一統呢?”

龍天羽迎上對方的目光,發覺這郭敬笑中含著試探意味,心想若不露一手,倒讓他小覷了。

當下嘴角抿起一絲笑意,氣宇軒昂道:“大秦之所以統一六國,除了秦孝公以來奠定的基礎外,在於秦國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秦王政在位期間,國力富強,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供給戰爭。

“在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相繼滅掉諸國。在戰術上,秦國執行了由近及遠、先弱後強的方針,先滅點比鄰的弱國韓趙,然後中央突破,攻楚滅魏,解除了北方後顧之憂,最後消滅兩翼的強敵齊楚,這種戰術運用的確乃高明之舉。

“秦國運用策略正確,如在滅韓趙的戰爭中,根據具體戰況,而不是完全教條地按‘先去韓以恐諸侯’的既定方針,而是機動靈活,趙有機則先攻趙,韓可攻則滅韓。滅楚戰役是在檢討了攻楚失策後,根據楚國實力,集中優勢兵力攻楚而取勝的,攻打齊國避實就虛,出奇制勝!

“相反東方六國方面勢力弱小,在戰略上不能聯合,各自為戰,根本阻擋不住秦國鐵騎的進攻,戰爭中消極防禦,被動挨打,以至相繼被秦國滅亡。”

郭敬聽後渾身一震,目光有些異樣地望著他,自己適才所講的不過是表面的論述,而身前的青年竟能分析入微,一針見血地點中秦國策略的要害,將秦王政的高瞻遠矚剖析得如此精闢,心忖此子不但身手矯健,學問也是大有見地,他日必非池中之物。

他凝視龍天羽半晌,方介面道:“不錯,早在秦軍攻取燕都之時,秦國已把進攻的目標轉向楚國,當時秦王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攻打楚國,楚將項燕率軍抵抗,秦軍開始進軍順利,在平輿(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和寢(今河南沈丘縣東南)擊敗楚軍,進兵到城父(今河南寶豐縣東)。

“項燕將軍率領楚軍反擊在城父大敗秦軍,李信敗逃回國,翌年秦王政再拜王翦為將,命他率軍六十萬大軍再次伐楚,雙方在陳(今河南淮陽縣)相遇,王翦按兵不動,以逸待勞,楚軍屢次挑戰,秦軍不與交戰,項燕只好率軍東歸。

“王翦乘楚軍退兵之機,指揮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市)大敗楚軍,斬殺大將項燕。次年,秦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