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晉國國主……可有立國師嗎?”
易塵有些意外地看了少年一眼,道子雖然不涉紅塵; 但是居然出乎意料地非常懂神棍的套路。
“並沒有聽聞此事。”陸城主被道子那穩抓重點的直覺給驚呆了; 但還是很快地接道; “江國也沒有。”
兩個國家都沒有,要麼是那位修煉邪術的修士比較警惕,不想暴露自己真實的身份;要麼就是道思源的猜測有誤。
“那位江國公主,可有異樣?”如果不是事情的確詭譎,陸思凡也沒有必要特意提起,因此道思源也耐心地詢問了下去。
在陸城主的描述裡,原本還覺得一頭霧水的易塵也逐漸弄清楚了為何陸城主會將這件事情歸咎為“不同尋常之事”。
江國公主穆月語,二十年前乃是名動一方的明珠美人,為結兩國秦晉之好而嫁予晉國太子。後,太子登基,穆月語封后,盛寵不衰,直到今日,江國公主穆月語依舊是晉國最尊貴的女人,而這個女人,不僅受到皇帝的愛重,也得到了平民百姓的崇敬。
因為這位江國公主嫁進晉國皇室的這二十年裡,晉國風調雨順,無病無災,可以說,對方是如同“福星”一樣的存在。
即便是天地大劫的這些年裡,外界一片動盪,卻唯有晉國依舊如往昔一般和平安樂,甚至吸引了不少顛沛流離的他國難民。
這就很奇怪了。
天地大劫之事,即便是修習心法問造化的時千都只是略知一二,他能窺得危機先兆,奉勸世人規避災厄,卻做不到如晉國這般將這一片國土化作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彷彿晉國之外的世界都與此地無關——但是,這又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天地大劫之所以被稱之為“天地大劫”,正是因為這場劫難本身的波及範圍之廣令人避無可避,不管是魔界還是天界都是如此。
可是,令無數大能束手無策的天地大劫,卻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晉國這一方水土,不管怎麼想,都覺得這件事情有些不可思議。
此事的確有蹊蹺之處,在陸城主這邊瞭解到了些許情報之後,易塵和道思源就打算動身前往晉國國都。
因為《七叩仙門》的世界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時代,所以易塵也不太清楚這個世界的文化發展以及歷史底蘊;同樣的,身為修仙問道之人,道思源也早已習慣了“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的生活,對於紅塵之事也是一無所知。
兩人也不急著去接觸那位居於深宮的江國公主、如今的晉國皇后,而是一路漫步,從花朝走向晉國國度。
易塵一路走來,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刻意隱匿了自己和少言的身形,與晉國中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的文人雅客們擦肩而過。
女子身著飄逸輕盈的襦裙,或是穿著利落的男裝,她們手裡挎著裝滿鮮花的竹籃,或是手持馬鞭,走過街頭都能帶起一陣香風。
男子身著長衣廣袖,有些人甚至披散著長髮,笑容郎朗地踢踏著步屐,幾乎迤邐及地的袖擺上盡是自己隨性潑墨揮就的墨跡。
煙雲水汽,輕狂不羈。
那是隻能從書中才能隱約窺見一二的魏晉風骨,簡約雲澹,超然脫俗,那種幾追仙姿的灑脫風流,是華國人憧憬至永久的空靈雋永。
醉酒當歌,人生幾何?在這個義理尚未成型、最為疏狂豁達的年代,儒釋道的風采被髮揮到了極致,那是比廣陵散更為驚豔九霄的絕響。
“我是真的沒有想到。”清風捲來一片花瓣兒,易塵輕輕抬手掬起,輕嘆,“居然還能看見這樣的景象。”
道思源倒是對此無感,他生於天界,又一心向道,心知紅塵繁華,卻無入世之心,並非不喜,只是單純喜愛清淨。
紅塵繁華正如亂花漸欲迷人眼,可對於喜愛清淨的人來說,或許還不如靜室裡清茶一杯、筆墨紙硯。
“以前不曾見過嗎?”雖然對易塵的過去多有猜測,但道思源依舊會為易塵對紅塵的不知不解而感到訝異。
——就彷彿,不曾在這個世界裡生活過一樣。
“不曾見過。”易塵饒有趣味地四處張望,只覺得看不夠一樣,“我只在書裡見過。”
書裡……為何他總感覺,易塵的過去彷彿是被誰束縛在某個地方一樣?
想到那想要“帶走易塵”的墨袍男子,道思源面上不動聲色,心中的思緒卻已是百轉千回,糾葛出滿腔柔腸。
“以後你想去哪兒,我都陪你去。”少年斟酌了片刻,唯恐自己言語輕佻,無法足夠慎重地表達出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