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布票,還有就是分出來的複習資料。
一早,盧秀貞四人就踏上了去公社的路程,望著漸漸消失在視線裡的莊子,一切似乎和剛來馬康莊時的情境重疊了,趕車的還是劉老頭,牛也還是那頭牛,就連人也只是多了兩個。
等到了公社和其他生產隊的知青集合在一起,得先去縣裡的醫院做了身體檢查,再拿著報告單各自站到招工單位指定的位置集合。
新生活的開始讓大家都露出了期盼的笑容,噶梁和王俊被分配到蕪湖發動機廠,黃愛敏是去縣紡織廠,高建晟這廝竟然活動到了馬鞍山鑄管廠,也不知道最後宣傳隊的那個姑娘是怎麼被他擺平的。大家互相擁抱告別,相約以後不能斷了通訊,並沒有什麼分離的憂愁。
人到齊,來了領隊後就可以啟程開拔去單位了,盧秀貞和十來個知青坐在小卡後面一路顛簸,終於在傍晚到達了目的地,坐落在肥東縣的石油勘探公司下屬的招待所。一夜修整後,明天會有人帶他們去江淮嶺礦各自分屬的工區,屆時才會有詳細安排。
安頓下來,放鬆身體,睏倦讓盧秀貞很快就睡著了,這一天意味著她在農村生活的結束!
第14章 各得其所
盧秀鴻把從團裡借來的永久騎得呼呼作響,懷中揣著的饅頭硬的咯人,北大荒的寒風撲到臉上,割得人面板都要裂開似的,渾身透心涼,後背又隱隱帶著汗溼,這種滋味真是永生難忘!一路急馳來到妹妹所在的守備師,得知他們師大部分人都在庫壩上幹活,又調頭往壩上趕。
冬天在北大荒修水利真是一個苦字難以形容,盧秀貞把腳往鐵鍬上用力踩了幾下,凍土上現出幾條裂縫,把土好不容易刨出來和分乾渠刨出的凍土都集中堆成一堆,然後放到土籃裡,一會兒會有男知青負責挑走。手掌非常漲疼,腰也有點不上勁,再看看挑土籃的,扁擔中間綁著棉墊,還呲牙咧嘴的,不過幹兩個月後結繭就好了。一天要鏟滿200擔,實在沒工夫多感慨,體力雖然已經不支,憑著不能落後於人的想法也得撐下去。
盧秀鴻把車停好朝溝裡走過來就看見自己妹妹用全身的重量壓著那根鐵鍬,他上前搶過來非常快的幫著鏟了三、四擔後才開始說起早上得到的招工訊息。他叮囑妹妹一會就先去找他們生產隊長,公社那裡他會去想辦法,爭取能推薦到一個廠裡,實在不行也得推薦個好點的。盧秀玉聽到這個訊息整個人都熱起來了,真的可以離開北大荒了!
—————————————————————————————————————————
國際慣例,進廠前得先學習廠史,一路走來,牆壁上隨處可見“舉旗抓綱學大慶”、“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不幹,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之類的口號。
江淮嶺礦是江蘇油田安徽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的下屬單位①,除了黨委、行政、宣教科,底下重要部門還分別有勘探開發隊、鑽井作業隊、機械裝置隊、野外運輸隊等,剩下的就是礦區服務部、後勤保障部、職工管理等機關崗位,很多職工家屬都被照顧、安排在以上的機關工作。
聽完了宣教科邢科長關於油田和礦區歷史的教育介紹後,他們這批十六人被打散了放到不同的作業隊,男生,尤其是身材魁梧看著有力氣的一律去了野外第一線,女生一共五人,大多被安排在了機關,有去小學的、有去後勤的、有一個做過赤腳醫生的去了醫務室,盧秀貞則是分到了礦區服務部。
住的宿舍就在機關大院的家屬區,高高的院牆留了兩輛大卡可以同時通行的進出口,一共東西兩個門,西面那個出口拐彎步行一刻鐘就能到機關辦事的大樓,東面那個出口是依託縣裡撮鎮這麼一個地方建立起來的。圍繞著這個大院,開著一些雜貨鋪、早點鋪、飯館、賣菜的集市,平時看著就相當熱鬧。
進到大院裡,就能看出生活條件非常不錯,都是磚房。一排排整整齊齊坐落著一個個的小院子,來到自己的住處,右手就是一間3平米的小屋,因為都是吃食堂,而且有浴室,一般這間大家用來放雜物。甬道過去就是一個約6、7平米露天的天廳,令人驚喜的是,有個自來水管出口在石槽內,是後勤自己用水泵抽水輸送到自來水池再給各家供水用的,這個真是太方便啦!除了通向屋子的路鋪著石板,剩下的都是泥土地,看樣子可以利用起來種點蔥、姜、絲瓜什麼的。之後就是一個和天廳一般大小的屋子,裡面有兩張鐵絲單人床和一些傢俱。盧秀貞覺得不能只用滿意這個詞來形容新家了,從馬康莊待過再到這裡一看,簡直是天上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