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林鐵貴他們無事總會去徐玉鳳家後的地皮逛兩圈; 雜草跟落葉都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竹林裡的竹子也早被砍光; 只剩下那幾十棵老樹仍然屹立不倒。
不過這對林杏花來說並非難事; 沒花多少功夫便將老樹全部拔光; 地皮上頓時光禿禿的一片; 只有地上的大坑證明它們曾經存在過。
第二天泥瓦匠帶著人來到大林村; 林杏花找的幫工也早早到了,林杏花跟泥瓦匠商量了片刻; 確認好房屋的構造,幾人閒話不多說; 直接擼起袖子開幹。
首先是打地基,丈量好面積; 按照房屋走勢灑下石灰; 眾人扛起釘耙就開挖。
林鐵貴父子連同徐氏她們都從村裡借來釘耙挖地溝,一時這塊地上全是眾人匆忙的身影; 再加上林杏花力氣驚人; 地溝比他們預想的更快地挖好了。
挖出地溝之後填土夯實或者用沙子砌實都可以; 泥瓦匠遵從林杏花的想法; 最後用了沙子。
地溝挖好; 泥瓦匠還要“超平”; 林家人只見他在地基中放一張矮桌; 桌上放一裝滿水的陶盆,陶盆水面又放了一裝了半碗水的碗,碗的兩邊還貼了紅紙。
林杏花等人看得一頭霧水; 最後聽泥瓦匠解釋了半天,才勉強聽了個大概,他是利用三點成一線的原理,透過碗邊紅紙來確定房基四個角的水準點。
接下來便是砌地基了,林杏花和林鐵貴他們不擅長這個,便一個乖乖地排隊去搬磚。
連大妞都加入搬磚大隊,花季少女硬是搬成了灰頭土臉的傻大妞,旁邊幾個村裡的小孩忍不住笑話她,惹得大妞眼睛都快翻天上去了。
泥瓦匠們接過搬磚來的磚塊開始砌,磚塊之間的粘合劑是加了糯米湯的糯米石灰漿,幹了之後非常牢固。
砌好地基後便是建房架,傳統瓦房都是疊梁式磚木結構,要做的東西非常多,有柱、腳、椽子、寡柱等等,而且木材也有講究,“明不使桑,暗不使槐,”是說明處不用桑樹,暗處不用槐樹,因為樹的名字不吉利。
而且講究的人家還會想辦法用到椿木,因為椿木是“鎮宅之木”,不過林杏花並不在意這些,因為她也沒能找到椿木,有啥辦法呢?
做木架這一過程非常費時間,林鐵貴那點一技術完全使不上,林杏花最多能幫忙抬抬木頭,剩下精細的活兒她是一點幫不上忙了。
泥瓦匠他們急趕慢趕,終於在幾天之後將木架立接好,等將幾副門框也安裝好之後,便要砌牆體。
砌好牆體,之後是做房頂,做房頂也有規矩,每件屋子用的椽子不能為單數,因為諧音是“單傳”。
椽子釘好,再鋪設葦簾、葦笆,等磚廠老闆按時把貨送過來,便直接鋪瓦。
披星趕月地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林家除了孩子以外的人都跟著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好在林杏花的房子終於蓋好了!
大家累成這副鬼樣,林杏花自然要好好款待大家,林杏花為了準備上樑這日的飯菜,專門去鎮上一趟進行大采購,東西滿滿地堆了一板車,推回村裡的時候不知紅了多少人的眼。
轉眼到了上樑這日,一大清早,林大富兄弟以及林大郎便去從村子裡借桌椅,借來的桌椅直接扛進林杏花家的新院子。
林杏花家的新院子比林家的還要大,擺四桌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林鐵貴跟徐氏估摸著會來的人數,在新屋子裡共擺了六桌,只多不少。
村子裡的人早就想來林杏花家一看究竟了,因而一大早院子裡就來了不少人,一個個揹著手的來新屋子裡參觀,這裡看看,那裡摸摸,恨不得看出兩朵花來。
村民們越看越羨慕,越看越驚訝,沒看出來,林杏花居然這麼有錢,把新屋蓋得這般寬敞跟氣派,前後兩進,加起來八間新屋,間間寬敞亮堂,門窗全都是好木頭打的,上面居然還有漂亮的圖案哩。
這樣大的院子有一半鋪了青石板,看起來比鎮上的街道都乾淨整潔。
最重要的是,八間新屋,外加這麼大的院子,居然全是青磚黑瓦,沒有一處是土坯做的。
大林村裡正家不過就四間瓦房,其他人家最多也就蓋了一兩間瓦房,哪像林杏花家,一口氣建了八間。
這可是八間啊!沒有五十兩銀子絕對不可能造出來的!
五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窮苦人家一輩子都不一定能用到這麼多錢,她林杏花到底是多有錢啊?
關於林杏花有多少錢的事情,進來逛了一圈的里正林忠也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