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了。
這兩撥城衛再三求見姜武,姜武仍是不見,只讓別人去安撫。
城衛以為他們要偷襲臨安,想奮力一搏,兩撥人有幾人故意尋死,鬧出動靜後,其餘人趁機逃走。
再次被捉拿,意圖自盡的人也被救下,還撥了一架車讓受傷的人乘坐。
然後城衛又發現這一大隊士兵竟然繞過臨安,不入城,徑直往前走去。
此時姜武才來見他們,請他們原諒之前的冒犯,解釋他是魯國將軍,受安樂公主所託,前來解救魯人。
“此處不太平,公主十分憂心國人,才派我前來。”姜武很客氣,還說等出了臨安三十里就放他們離去。
等再遇上臨安出來的巡邏的城衛時,這兩撥人也幫著解釋,無形中就化解了一場衝突。
姜武很守信,過了三十里就放所有城衛離開,還贈了金錢當做賠禮。
做足了禮數的姜武在城衛的口中就成了誠實守信的人,臨安的人得知訊息後,再派人去江岸發現魯兵蹤跡,出於對姜武的信任,客客氣氣的派使者前去探問,姜武留下的兩人也口舌生花的說了一通忠義之言。
他們是因為安樂公主所請才來,並無冒犯之意。
安樂公主是擔憂魯人在此受苦,特意命他們前來迎接。
等把魯人都平平安安的送走後,他們也會離開的,並沒有跟江北諸君相犯的意思,還請相信他們。
他們是為了和平而來!
臨安諸家商議過後,都覺得魯將只要不打臨安,打別人跟他們其實沒太大關係。
何必去管別人的生死呢?對不對?
於是只派兵監視江岸邊的魯人,提防他們襲擊臨安城,卻沒有送信給外城,告訴他們魯將帶兵就要過去了。
姜武這一路是走得相當順利。他來到江北才發現,江北全是大城,幾乎沒幾個小城,城的周圍也有一些村落,但都是各城世家的奴隸,幾乎沒有自由民。
徐茶:“將軍不知,江北各氏族的歷史有的比大梁還要長久。”
活得越久的家族越龐大,他們會吞下週圍所有的姓氏,成為一個龐然大物。所以各城相距都不近,也很少跟周圍的人聯姻。
“閉城自守。江北人多是如此。”徐茶嘆道。
江北的人比江南那邊的氏族更閉塞。他當年來江北遊歷檢視天象星相時,對江北不同於江南的風俗文化感到特別好奇,那時他才體會到書中所載的當年大梁開國皇帝改紀為梁時只爭取到江南各族的支援是什麼意思。
晉江乃天險,隔江而望,大梁皇帝對江北各城實在是無能為力。
所以當年封諸侯時,才大多都封到了北邊。魏趙都在江北,魯與鄭在江南。其中魯橫跨兩界,一半北一半南。
這些諸侯就代表著皇帝對江北各城的警惕與防備。
遇上第一股流匪時,徐茶還以為天邊打雷了,再一看才發現竟然是姜將軍換旗了,頭頂上升起了數杆長旗,長旗散開,身後奔跑聲隆隆而響,彷彿奔雷。
然後前方的流匪根本不加抵抗,直接跪地投降。等縛到眼前,這些流匪淚流滿面。
——原來全是魯人!
他們看到旗幟才跑出來的。
姜武就命人將其收攏,問清他們是受何城所害,哪座城中還有他們的親人朋友,還有魯人後,立刻命人出陣!
頃刻間,兩隻長旗就彷彿長箭,遙遙射出,身後是奔騰不息的人流。
徐茶震驚的發現姜武發令竟然這麼快!他連想都不想一下,這邊得到訊息,那邊就派兵出去了!
再一想,他從下船起就沒有浪費片刻時間。派出探馬,探出路來就出發,邊走邊探,隨時修正方向。
迅如閃電,疾如奔雷。
他跟在隊伍中,車行緩慢。漸漸的就無法跟上前面了。
等黃昏時,他的車停下來,前方已經傳來捷報。
姜武帶兵攻打合山,不過半日就已經勝了。城主帶人出城投降,不但還了所有被抓來的魯人,還送上重禮以求姜武原諒。
徐茶都不相信:“怎麼這麼快?!”
來報信的小兵輕蔑道:“城門都被錘出兩個大洞,他還敢不降?”
徐茶震驚道:“莫非將軍剛才帶著攻城器嗎?”
他做足了準備!
他喃喃道:“此為虎將……”
如猛虎下山,咆哮山林,百獸伏首!
鳳凰臺。
姜姬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