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焦躁不安中從指間划走,一轉眼,天地茫茫,寒風肆虐,人們紛紛穿上厚重的襖子。
小玉撩開簾子從外面進來,見童若瑤還拿著顧廷煊送回來的信件端詳,不禁嘆口氣朝香雪低聲道:“只怕二奶奶都能倒背如流了。”
香雪憂心忡忡地看了童若瑤一眼,“算起來這是二爺打發人送回來的第四封信件了,也莫怪咱們著急”
四封信,卻無一點兒晴兒的訊息。顧廷煊和顧炎甚至分開行動,顧炎打聽到買走晴兒那人牙婆子的老家,也去尋了一趟,只說恐怕要年底那人牙婆子才會回老家,眼下才十月中旬,顧炎只得安排了個人住在哪裡,靜候人牙婆子回來。
到了年底,各家各戶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而做人牙婆子這一行的,基本都不會再往外地行走,勞碌一年也要預備回家過個安穩的年。想到這裡,童若瑤舒口氣,顧炎留了人在那人牙婆子老家,下一封信必然就有好訊息傳來了。
小玉見童若瑤將信件擱下,忙上前稟報道:“方才外面成衣店的掌櫃打發夥計將頭個月的賬本送來了。”
說著,從懷裡拿出來,遞給童若瑤過目。送信的人也要休息一日才走,而每次給顧廷煊回信都是童若瑤頭疼的事兒,索性先拿起賬本看了看。
香雪似是想到了什麼,道:“四爺倒是有些能耐的,將成衣鋪子的生意越做越好。”
這兩天,郝氏心情不錯,顧廷雅的婚事終於落定,對方亦是商戶,雖不及顧家掛了官商,卻也是做得有聲有色。在上京名頭不大,在當地卻是數一數二的瓷器大戶。加上顧廷禮每次回來,老夫人都大加讚賞。那間成衣鋪子生意本來就不錯,前些日子因上京不太平受了些影響生意滑落了許多,現在雖然還沒有徹底平靜下來,可這一次牽連甚廣的鹽一案子,已經漸漸接近尾聲。
“正是換季的時候,生意好起來是必然的。”小玉淡淡道。
香雪不禁點頭,“想來也是這麼個理兒。”
而童若瑤打理的這間成衣鋪子,因為出了些新鮮的款式和花樣子,也有了起色。這些輔助經營的鋪子不佔主要的,主要是挨著這間成衣鋪子的緞面鋪子,生意卻比之前好了許多。
顧廷煊是生意場上的人,也不能讓這間成衣鋪子的生意好起來,童若瑤自知也沒那個能力憑藉自己一點兒新奇的東西就能讓生意有個起色。可結果,從賬本上的賬目瞧來,確實是有些起色了。
童若瑤還不相信,又仔細看了一番,果然多了將近三四成的入賬。
小玉不和香雪寒暄,朝童若瑤道:“那夥計帶了掌櫃的話,問二奶奶還有沒有新的款式或者花樣子出來,如果有的話,請二奶奶打發人送去。”
那些款式是之前琢磨出來的,之後發生敏惠的事兒,她又有孕,都不許她操勞,哪裡能有什麼款式?
香雪道:“這些事兒都要二奶奶費神,掌櫃們也是,二奶奶現在哪裡有這個心?”
小玉也是這樣回了夥計,可好歹也得給二奶奶說一聲,默不作聲地看著童若瑤,也道:“香雪說的在理,二奶奶還是別費神了,聽二夫人說外面鋪子的生意都漸漸好起來,咱們又不缺這點兒銀子。”
“我知道。”童若瑤合上賬本,抬頭道:“去看看敏惠吧。”
每一次顧廷煊的來信都像是一個希望,可每一次這個希望都會變成失望。敏惠日漸憔悴,人比先時更清瘦了許多,只剩下一層皮包著骨頭,實在叫人痛心。所以,當童若瑤看到敏惠坐在榻上做針線,心裡不禁寬慰起來。
可當看清楚她做的是小孩子穿的襖子,剛剛升起的寬慰如同被一塊石頭擊碎,然後沉甸甸地落下去。
專注於針線活計的敏惠,似是察覺到有人進來,抬頭露出一抹蒼白的笑,“晴兒長高了許多,去歲的襖子只怕是不能穿了。”
童若瑤挨著她坐下來,看了看她手裡的針線活計,低聲讚道,“很不錯的手藝。”
敏惠沒說話,繼續埋頭做著針線,隔了半晌又道:“表嫂子不嫌棄,我也給小侄兒做些小衣裳。”
“他才多大,現在做了也是擱著,不過你手藝這樣好,我還真想要呢!”
小玉記得張大夫說過,“二奶奶產期要明年五月去了,正是暖和起來的時候。”
“這樣就做單薄的衣裳,小孩兒可比不得大人,冷不得也熱不得。”敏惠柔聲細語地道,已經差不多兩個月了,她心裡著急,可也知道大夥同自己一樣著急。為了不讓姨媽她們跟著擔憂,她已經盡力讓自己看起來正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