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4 / 4)

小說:清穿物語 作者:團團

感謝。

說了一會話;日頭斜了;安託尼告辭而去。

兩日後;安託尼去了廣州。

華家的日子;照舊進行。

王重已經做了六千個蜂窩煤。秦煉;又買了一千斤的煤碎和炭粉。讓王重繼續做。現在;在秦煉的改進下;簡易的制煤工具;好用多了;王重一天能做五百多個煤餅。

王重這些日子還要整理園地;草房的附近;雜草已經清理乾淨了。梅朵讓王重翻了一塊土地。種下了蠶豆。

梅蘭妮有些奇怪;問梅朵為什麼不多種幾樣過冬的菜。

梅朵笑道;〃你以為;什麼土地都能種東西。荒地起馬要養上三年才會有出產的。〃

齊逸最能舉一反三;〃這就是開荒地能三;四年免稅的原因。〃

整個九月;基本上沒有下雨;可是;到了三十這天;開始下雨了;而且下了很大;整整下了兩天;方停。

地上泥濘;下不去腳。梅蘭妮覺得古代吧;人和自然貼的很近;颳風下雨對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賣菜的少了;買菜也不容易。出門很不方便。不象後世有雨鞋。布鞋穿出去馬上就泥了。梅蘭妮不捨得布鞋;她只好穿草鞋;每次回來;都要洗腳。儘管有雨傘;但衣服也要溼一半。真的很不方便。所以梅蘭妮很不喜歡雨天。

來到這裡;並不是沒有下過雨。那下的都是陣雨。停了雨;幾個時辰;地也幹了。像這樣的大雨;還是第一次碰上。

透過了這次雨;梅蘭妮開始對雨具注意了。她觀察到;金伯出門時穿蓑衣;腳上是草鞋。她知道;這樣;兩手到能派用處。

早上;出門買菜時;她看到有的婦人穿一種木製厚底的麻;草編織的鞋;這種鞋子都很大;一看就是套在布鞋外穿的。梅蘭妮想起上海人把雨鞋說成套鞋;出處就在這裡。她後來知道;這叫草翁鞋。它的材料是就地取材;經濟實惠。蘇州城裡的草翁鞋;自然是要精緻許多。

梅蘭妮知道;江南多雨;特別是春末夏初;還要有雨季。所以雨鞋是必需的。

由於地上還泥濘;梅蘭妮一時無法出門。她在家裡一邊繡屏面;一邊和孩子們閒話。她憂心忡忡地說;〃今年的冬天會很冷。〃

所有的人象看神棍似的看著她。

梅蘭妮說;〃別看著我。蘇州地方有個風俗;叫做;看五風信。就是以十月初的天氣來推斷本冬的冷暖。如果;天晴;代表暖冬。天雨;代表寒冬。這幾天下大雨;按照這個習俗;不是說明;要有一個很冷的冬天?〃

楚源說;〃這種民間的傳言;不信也罷。〃

梅朵不同意;〃當地人對氣候的經驗;不能輕易否定。這是勞動人民對氣象的經驗積累。〃

大家都知道;梅朵在研究古代氣象。她從金伯那裡學了不少;諸如;〃月暈午時風〃;〃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很多有關氣象的民謠。

她還虛心的跟著金伯學看雲。她講;這叫〃看雲識天氣〃。農業和氣象有緊密的聯絡是眾所周知的。農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的。現代社會里有氣象局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而在古代;這就要靠個人的經驗了。

梅朵曾經玩笑的註解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她說;〃這就是古代農業生產的高度概括;種地講究;合適的氣象---天時;適當的土地---地利;還要大傢伙的齊心協力---人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