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很快就要落幕,緊接著就是冬種,就在這當口,上面下來了幾個官員,不僅有錦安郡戶部官員,還有來自錦城的戶部人員。
季宣和還是第一次碰上這樣的事,一般無事,上面的官員不會巡視地方。所謂的欽差之類,多半是某個地方出了事,有要事待辦,上面才會派遣人員進行處理。
錦朝幅員遼闊,戶部人手是比之前要多,卻也沒多到每個州縣都能派遣人員巡視的地步,更不用說那些高品級官員。分到應州府的戶部官員就是如此,品級沒有一個高過季宣和的。
錦安郡就屬四川行省糧食產量最高,理所當然,成了中央戶部官員的重點關照物件,安排巡視的人員也是最多的。
如今情況不同,季宣和估摸著以後很可能都這樣,每次收糧稅都會有戶部官員過來監督,順便檢視其他各種稅賦。有了這些人的存在,各地官員想要在這上面做文章,那就得掂量掂量,行事也更加小心謹慎,無意中倒也為百姓帶來了些許福音。
由於人手緊張,來應州府查賦稅的官員忙完應州府,還得趕往其他地方,這為季宣和省去不少麻煩。就算如今中央官員權力不如以前,地方官也得好吃好喝招待著。季宣和沒有特意做些什麼,卻擋不住府衙其他官員熱絡的態度。
季宣和別的可以不管,掌管府衙庫銀的權力他斷然不會放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動用庫銀也需要經過相關官員的同意,主動權在他手上,就能省去諸多麻煩,事急從權時,還能直接拍板。好事不能讓他一人給佔了,這麼做的後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