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仰天大叫:“我李光弼娶到沁雪嘍!我李光弼終於娶到沁雪嘍!”
然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洋溢著這樣的歡樂,涼州這年多雪,讓整個冬天都十分不好過,暴雪也壓塌了不少房屋,還凍死了不少人,不過到了春天,這些積雪卻是滋潤大地最好的養料,涼州向來乾燥,有了這些雪,這一年的春耕又好過了不少。
彷彿是所有的雪都在西北下淨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區又過了無雪的一冬,而在雨水過於豐富的江南,汛期卻非同尋常的提前到來了,江南雖然經過南朝數代的開發以及大運河百年的溝通變得很是富庶,但此時各種水利設施尚不完備,白堤還未興修,蘇堤更是在遙遠的數百年之後,整個江南地區對於災害的抵抗能力仍然遠遠不夠。
因此,在中原人民尚能夠用水車、溝渠和乾旱作鬥爭的時候,江南的人民卻在備受洪水的煎熬。
辦完李光弼的婚事沒多久,李湛便告訴涵因這樣一則訊息:“長江決口了。”
涵因連頭都沒有抬,只問道:“哪裡受災了?”南方水災、北方大旱,這種事情太過稀鬆平常了,在她做長公主的十多年間,幾乎年年都要聽到各地災害的訊息,只不過範圍不同罷了,有時候偶爾有一年各地都沒有什麼災,她反倒覺得不正常。
“江寧一帶已經被淹了。聽說雨一直沒有停,往年出這種災害,怎麼也要等到夏天,今年這雨下的也太反常了,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沒有開春就下雨下到這種程度的。”李湛說道。
“哦,看來這次水災不小啊。”涵因說道,江寧是江南第一大城,也就是後世的南京,這裡是南朝古都,堤壩向來修得最好,此次卻被淹了,可見雨水之大:“看來吳王殿下今年的食邑要大打折扣了。”
“太湖也氾濫了。”李湛又跟著一句。
“舅父沒事吧。”涵因這才動了容,抬頭看著李湛,太湖就在吳郡境內,而吳郡的治所吳縣就在太湖邊,現在涵因的大舅父崔濯就被貶官做了吳郡司馬。
“具體情況還不知道,朝廷的邸報只有大概的情況,你放心吧,畢竟是郡司馬,前宰相,更是靖國公,若是真出了問題,朝廷絕不會不聞不問的。我會讓他們密切注意著這些訊息的。”李湛說道。
“二哥哥知道了麼?”涵因面露憂色,她現在更擔心崔皓輝,當初崔皓輝離家出走來西北投軍,對自己的父母總歸是不孝的,若是崔濯真遭遇不測,他恐怕要內疚一輩子。
李湛點點頭:“已經跟他說了,我給了他假,讓他回長安,陪陪他母親。”
“那我也寫一封書信讓他帶回去給舅母,總是個心意,畢竟我是舅舅、舅母養大的,這種時候不能不聞不問。”涵因想了想說道。
“也好,他明天就出發了,現在已經回了城中的宅院收拾東西,你寫好之後我派人送過去。”李湛說完,又衝外頭吩咐,叫把紙筆拿過來。
涵因一揮而就,雖然是在靖國公府長大,但經過這麼多事,她跟老太太、大太太的關係早就不復從前那般,只是仍然維持著面子上的和諧罷了,因此,她給大太太的信客套大於真情。其實,她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那個人——皓軒,他是極孝之人,此時父親所在的地方遭了那麼大的災害,不知道該有多著急,她能做的也只是透過皓輝傳達一聲乾巴巴的勸慰罷了,明知道沒有什麼用,但她還是想去。
涵因將墨跡吹乾,把信紙摺好放進信封,說道:“還是我親自送過去才顯得有誠意,要不你陪我去一趟二哥哥那吧。”
李湛有意無意的看了涵因一眼,笑道:“現在各地災害,糧庫那塊收糧食也遇到問題,我已經找他們來商議了,都在朔風館等著我呢,你就自己去吧,反正都是自家的親戚,也不必忌諱什麼,帶好了丫鬟、婆子還有侍衛就好了。”
涵因看向李湛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感激,她和崔浩軒之間的往事,即便李湛並不十分清楚,他也不會一無所知,此時他卻願意相信她,這讓她的心底泛起一絲暖暖的東西。
她衝李湛一笑,將信收起,吩咐人備車,直奔皓輝租賃的小院而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八章
皓輝已經收拾起了行禮,聽見下人通傳說涵因來了,急忙忙的跑去客廳,見涵因正坐在客座上等著,笑道:“妹妹來了。”
涵因站起來跟他見禮,笑道:“聽說二哥哥要回去看望外祖母和舅母,我知道舅舅那邊有事,兩位長輩必定心急如焚,我修書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