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可是聽說,誠郡王府的側妃娘娘,那是宋大人的親閨女。實在是天大的福氣啊。就是去了京城,宋大人一家可謂是後臺強硬。軍器監不提,就是京城的衙門,也得給宋大人幾分薄面了。”
宋知年聽得這些好話,是有些春風得意馬蹄急啊。
當然,師爺嘴裡這麼說,心中對宋知年那叫一個羨慕嫉妒啊。畢竟,人人都想升官發財,都想當個皇親國戚,可不是人人都祖上冒了青煙的。
宋知年知道升官了,當然,實際上跟升官也沒啥區別。畢竟,清源縣嘛,一個小地方,哪能跟京城的繁華相比。
不知道多少官老爺,那是願意待了京城,也不會願意外放。
就算京城的消費高,可架不住,那地方是整個天下的政治、文化中心啊。在那裡,有著無限的可能與機會。
要去京城安家,宋知年和宋李氏晚上一起商量時,李氏倒是擔心起來,問道:“家裡的銀錢有限,真去京城,怕是未必夠著花消?”
“你別擔心,玉?是一個心思的孩子。她來了差人來時,還帶來一封家書,裡面有京城一個二進宅院的房契。咱們過去後,最大宗的住處,是完全安妥下來。”對於女兒宋玉?這陣及時雨,宋知年是非常滿意的。
當然,如果宋知年曉得,她家女兒宋玉?是滿意準備攔了他的好官路,一心打著培養弟弟的心思時,可未必真這麼“欣賞”女兒的孝心嘍。
062 橇了她親兒子的牆角
宋李氏聽得宋知年的話,心中是高興了一回。
京城的宅子已經妥當了,這說明,她一家子去了京城,妥妥的當人皇親國戚。想想美好的未來,宋李氏有些小激動了。
宋李氏小激動,不過,宋知年好歹還沒有讓這等好事給砸暈乎了腦袋。所以,宋知年是對宋李氏交待道:“這一回撥去京城,咱們再回清源縣的機會,可能萬乎其一。以後要紮根在京城,清源縣城的老家,還得回去一趟。”
宋知年是本地人,能補了小吏,自然也是在當地使了家族的全力。
當然了,大慶朝的官場規距,官員是不會在本地任職的,都是異地為官。不過,宋知年是從小吏爬上來的,所以,吏員一般在當場選出來的土著,這是潛河蟹規則了。
“那我去安排回老家時祭祀的禮物。”宋李氏聽著宋知年一講,就曉得回宋氏家族的老家,宋家村的話,那必然是少不了禮的。說起來,這一回,也是風光的回去,宋李氏很欣慰。任誰衣錦回鄉,都會是一件得意的事情。
宋知年點頭,一切就託給宋李氏安排妥當。畢竟,這一切的事務,也是屬於內宅的主母管理範圍之內的事兒。
回一趟宋家村,宋知年一家子人,自然都是一起的。
說起祭祖,那自然是男人們的事情。女眷,除了作為新媳婦,上了族譜的那一日,會去了祭堂內外。打那以後,可沒有機會再去了族裡的祭堂。這是,這個時代男權社會的規距。
宋知年去衙門裡,把差事交了。
少不得,又是收了一大捧人的羨慕與嫉妒。
等著宋知年一家子全是收拾好,回宋家村去祭祀時,這前腳跟沒走呢,宋家村裡的族長和長輩們,就是領著小輩的子孫,直接來接了宋知年一家子。
看著族長等人的那份恭敬,宋知年很受用。
說起來,雖然宋知年是清源縣的縣丞,可相比起皇親國戚的身份來,總是矮了老長的一截啊。
現在族長等人吹捧著宋知年,也完全是因為宋玉?的身份,真真不一樣了。
“老宋家,還是嫂子最有福氣。大閨女是皇家的金貴人,將來,兒子是皇親國戚。嘖嘖,必然當個大官老爺。”族長的妻子是湊合在了宋李氏的身邊,就是跟著捧了話道。
當然,族長妻的心中嘛,可是清楚著,那宋玉?跟宋李氏這個繼母的感情未必多好?不過,誰讓宋玉?是老宋家的閨女呢。再是一般般,可架不住,宋李氏膝下有兒子,這可是老宋家將來的根啊。
真是飛黃騰達,那必然是這宋玉?的弟弟沾了便宜,宋玉?的親爹沾了便宜。
瞧瞧,好傢伙,現在不就是一家子往京城去享福了?
族長等男人湊在了宋知年的身邊,女眷嘛,自然就是往宋李氏的身邊捧了小話。
宋李氏很受用,她一輩圖個啥,不就是想成了誥命夫人嘛。現在,便宜大閨女有本事,能提協孃家了。想想老爺,再是想想兒子,宋李氏是陂為揚眉吐氣。
回老宋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