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3 / 4)

,在他們這裡賣五百兩銀子,到了京城定能賣到一千兩銀子甚至更多。他聽人說過,京城的宅院定價,不僅要看宅院的大小和精緻度,還要看位於哪個區域。富貴區為最,其次便是集賢巷、集財巷等。

不過,他也不擔心,放眼整個康溪鎮,正在售賣的宅院中,唯有他手上的這兩個最佳。京中來的,必定是挑挑揀揀的,很講究宅院精緻,肯定要從這兩個宅院中做選擇,跑不了。只是,馮牙人還放心的太早,也估計錯了一件事。

青舒買宅院,不是非在鎮子上不可,若是有合適的田莊之類的,田地有了,居住的屋舍也有了,便是兩全。只是,賣田莊的不好碰,再說,她們總住在客棧中也不是那麼回事,因此青舒才打算先買一處宅院住著,田地之類的事情慢慢來。她相信,到明年開春之前,多少總能在周圍買到一些田地的。

巧的是,第二天有個姓程的牙人找了來。原來,康溪鎮白家老爺白慶豐,家有一不成材的獨子白達。這白達今年二十一歲,已有一妻兩妾,卻均無所出。如今,這白達鬧著要捐官,要當官老爺。白慶豐就這麼一個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基本就是要什麼給什麼的。捐官可不是花個幾百兩銀子便能成的,沒個上萬兩銀子上下打點,哪能成事!

白慶豐想著,給無所事事的兒子捐個官也好,好歹來鳳州有個族兄做官,到時候,有這族兄從旁幫襯,他兒子再沒本事,可有這位做官的族兄照應著,定出不了差錯。主意打定,他先是安撫了兒子,便開始張羅銀錢事宜。

幾家鋪子裡的進項,再加上秋收後田莊上大概有的進項,這些年攢下的銀錢,他噼裡啪啦打了半夜的算盤,搖頭,不夠。他想著哪裡能出大筆銀錢,便思謀了幾日,沒想到兒子又鬧騰的厲害了,白夫人又一個勁兒地追他快些湊銀子。

白慶豐考慮賣鋪子不划算,便決定賣掉一個八十三畝的田莊。這個田莊,有四十畝的上等田,三十畝的中等田,十畝的下等田,剩下三畝,小宅院佔去二畝,牲口棚、雞舍、豬舍佔去一畝。

康溪鎮田地的行情是,上等田一畝二十兩銀子左右,中等田是一畝十八到十五兩銀子不等,下等田一畝在十一兩銀子到十兩銀子之間。白老爺要了一口價,兩千五百兩,整個田莊都賣了。這訊息放出來七天,沒人打聽,沒有一個有意向的人上門。

康溪鎮的富戶,統共不超過十家,今年又遷走了兩家,剩下的,不是無力購買的,就是嫌價錢太高、府裡也不是非買田莊不可的。連德縣那邊接了這營生的牙人都沒信兒。

白慶豐正愁的不行,程牙人上門告訴他,鎮上自京城遷來姓古的一戶人,正在打聽買宅院,或許,對田莊也感興趣。白慶豐聽了心中一動,便託程牙人跑一趟,中間給說和說和。他可是急等著用這筆銀子的。

古府初來乍到,本不知道這訊息,如今程牙人上門一說,古強很是心動,便第一時間告訴青舒這事。

青舒不加思索地道:“去看看。”

古強便安排了馬車,留一半男丁守著客棧,帶了另一半的男丁,簇擁著青舒坐的馬車,跟著程牙人出鎮子。白慶豐要賣的田莊,位置在小古家村和馮家村之間,大概位置在鎮子的東北方向。

出了鎮子,行了一個多時辰,與古強一起坐的板車上的三十多歲的程牙人,一指前方成片的莊稼地,“這片就是三十畝的中等田,一半種了苞谷,一半種了高粱,再等個十天半個月的,便可以收了。不是我要替白老爺說好話,方圓百里,白老爺這個莊子上的苞谷是整個康溪鎮產量最高的,每畝高達一石四鬥上下。”(一石=300斤,一斗=30斤)

青舒乘坐的馬車跟在板車後頭。青舒掀開簾子,看著路邊挺立的失了綠色的苞谷秸稈,以及包裹在皮子裡的只能算中等偏下的苞谷棒子,若有所思。畝產最高的才四百斤上下,增產空間很大。她目光一閃,似乎是沒有去苗,太密了。植株太密,棒子結不大是肯定的。等下她要下車,走進去確認一下才成。

馬車慢悠悠地走著,很快越過苞谷地,到了高粱地地頭兒。高粱穗兒已經基本成熟,紅的似驕陽,很是喜人。

不多時,高粱地被他們甩在身後,眼前是綠油油的大面積的菜地,宅子的院牆與房舍映入眼簾。程牙人又向古強介紹道:“這是四十畝的上等田,上一茬種的麥子,收割後其它作物接不上趟兒,全部種上了蔬菜。這些菜賣出去,定得不少銀錢。”

青舒心裡嘀咕:你怎麼不說賣不出去,這麼多菜只能爛到地裡,反倒賠不少銀錢。

宅院近在眼前,程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