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的小女兒,秦家…秦大人應該是聽說過的吧,算起來這個秦三娘和本宮的母妃也算是一家人。”
“當時,秦家的人都不看好書生,不是因為他家境貧寒配不上三娘,而是他這個人有些不安好心,不把心思放在學問之上,所以到了二十歲才勉強考了個秀才。”
“可是啊,三娘可不這麼想,在她眼裡這個書生就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她相信書生,相信他一定可以高中,可以金榜題名。要不說,女人…尤其是墜入愛河的女人,最容易被男人的花言巧語給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三娘她出生在秦家,琴棋書畫、吟詩作賦樣樣精通,不說是天底下最有才氣的女子,在這個小小的通河也可以是拔得頭籌。”
“只是那時候的她,除了那個書生就再不想著其他。對了,那個書生,和你的義父…一個姓氏。他也姓唐。”
雲意笑著端起茶杯,不動聲色的看著秦逸唐那隻放在膝蓋上的大手,發現他的手背上已經青筋四起,像是一條條依附在面板表面的水蛭,醜陋而又猙獰。
放下杯子,雲意笑得人畜無害,繼續說著別人的故事。
“後來,三娘義無反顧的和書生在一起了,她也因為膽大妄為、不遵禮教的行為被秦家逐出了家門。”
“在那時的三娘眼中,即使沒有了秦家,只要還有書生,她也可以過得很好。哪怕日子苦一點,哪怕她需要做一下針線活來補貼家用,因為書生除了幫人代寫書信和去書館抄書,幾乎就再沒有什麼收入來源。”
“書生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三娘變成了一個尋常人家的農婦。秦家的人有來看過三年,希望她可以回頭是岸,回家和秦老爺服個軟,認個錯,就能回秦家了。但是三娘知道,就算自己回去了,書生也不可能被秦家接受,所以無論別人勸多少次,她都強撐著笑容說自己過的很好。因為她知道,這是自己選擇的路,秦家人骨子裡都帶著幾分倔強吧,都屬於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非要一條道走到黑的那種一根筋。”
“所以,即使三娘自己也發現了書生的陋習,看清了他身上的花言巧語,可她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那是她自己選擇的人,所以她不會放手。”
“在三娘還在辛苦的維持那個已經搖搖欲墜的家時,書生已經另尋他路去了。他成功的用當初對待三孃的那一套,贏得了另一個佳人的芳心。那個佳人姓楚,是本地一個富商之女,因長相嘛說普通都算是在誇獎她了,一直也沒有許配合適的人家。普通點的人,楚小姐瞧不上眼。家境不錯的吧,又看不上楚小姐。所以她直到十九歲了都沒有嫁出去,把楚老爺急得上了火。”
“正好,書生出現了,雖然知道他已經有了正妻還是秦家的姑娘,可是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這秦姑娘已經和秦家沒什麼關係了。”
“書生要娶楚小姐,自然得先休妻,楚小姐是不可能甘願做妾的,就算是平妻也不行。當然,三娘雖然已經窮途末路,卻仍然沒有放棄自己骨子裡的倔強,那個時候如果她回秦家尋求幫助,秦家一定會看在骨肉親情的面子上幫她一把,可是她沒有,心高氣傲的她選擇和書生和離。”
“和離後不久,三娘發現自己有了身孕,而那時,書生已經娶了楚小姐,住到了楚家。三娘把孩子生了下來,一個人扶養那個孩子,在秦家人明裡暗裡的救濟之下,日子倒也算是過得去。可是她仍然不願意回秦家,因為她知道,自己如果會了秦家,只會影響其他未出閣的秦家女兒,旁人都會以為秦家的女子都是那自重、不知羞恥的人。”
“可是,書生娶了楚小姐多年,兩個人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楚小姐一直無所出。但當時楚老爺還在世,有他壓著,書生也就不敢起什麼歪心思,倒是楚小姐反而是有些愧疚。後來有一天,書生無意間知道了自己還有一個骨肉在人間。”
“他就和楚小姐商量,把那個孩子先帶回來養著,楚小姐當然不願意,可是這些年她一直沒有懷孕,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底氣和書生抗爭,慢慢的她也同意了。書生知道三娘是不會允許自己把那個孩子帶走的,所以他想了一個完全之策。”
“他找了一個人牙子,把那個孩子偷走了,然後讓那個孩子吃了很多苦後再以善人的身份出現在他面前,好心的收養了他。因此讓那個孩子可以對自己感恩戴德。”
“而三娘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直接瘋了。她去秦家尋求過幫助,她跪在族長面前,把自己的頭磕破了,那一地的血把祠堂都染紅。只是時運不濟,那時候陛下開始消減世家的權利,首當其衝的就是秦家,秦家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