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德地區併入德國。”
“英國首相張伯倫先生已經於半個小時前抵達德國慕尼黑機場; 他受到德國總理希特勒先生的邀請; 即將去到德國政府位於貝希特斯加登的第二政府駐地。兩國首腦將在那裡為了蘇臺德地區的危機和歸屬問題展開磋商。”
9月16日。
【聽聞英國首相張伯倫已在昨天下午抵達德國貝希特斯加登; 並與德國元首希特勒就蘇臺德問題進行協商;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表示嚴正抗議,並在全國多處區域持續最高階別的戒嚴狀態以示回應。】
9月17日。
【蘇臺德問題的調停人沃爾特·倫西曼爵士今已回國。在內閣會議上,倫西曼爵士分享了他在蘇臺德地區的所見所聞,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苛待以及征服的故事似乎比比皆是。在會議上,倫西曼爵士建議“把日耳曼居民佔多數的蘇臺德地區轉交給德國”; 並稱其為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此次重大危機的方法。】
“今天,法國政府的數名大臣在內閣會議上就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在蘇臺德問題上的爭端發表看法; 多人重申了由美國總統威爾遜先生所提出的‘民族自決’的原則,更有數名官員提出了‘少。數。民族要求待遇公正’的說法,得到多方贊同。”
* * *
新興的電臺媒體與傳統的紙媒似乎在蘇臺德問題的報道上展開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明爭暗鬥。作為傳統媒體的報紙; 它們的優勢在於佔有絕對優勢的巨大發行量。而作為新興媒體的電臺,他們的優勢在於時效性; 只要他們得到訊息,他們就可以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裡滾動播放。
也正是因為這樣; 當政府需要釋出非常及時的即時性訊息時,他們會選擇透過電臺來發布訊息。
因而,比起報紙來; 電臺又更具有了很多的官方性質。
可是報紙卻是更親民。畢竟,在1938年的歐洲,能夠買得起一臺收音機的人到底還是極少數的。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每天都買上一兩份報紙可得比買上一臺收音機要容易得多。
那就更不用說,透過報紙所傳遞的訊息也更為多和全面。
但如果可以的話,對未來形勢充滿著擔憂又迷茫的民眾們是會希望他們能兩邊的資訊一起接收的。
在1938年9月的德國,下班之後聚在一起讀報,或是許多人共同擁有一臺收音機,每到晚餐過後就聚在一起收聽的工會活動與社群活動又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形勢隨著日曆的一頁頁翻過而變得愈演愈烈,彷彿又一場能夠稱得上“世界級”的大戰隨時都能因為某一方的某個強硬舉動開始。畢竟,在這件事中,英國已經被牽扯了進來,並且這個國家還擁有世界範圍內的,數量作為龐大的“聯邦成員國”。一旦英國因為其法國盟友的身份而對德宣戰,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等一連串的英聯邦國家也會追隨英國的腳步對德宣戰。
那樣一來,這場戰爭就絕對會是足夠足夠的“世界級”了。
9月18日,法國總理及外長抵達倫敦,並提出了不透過公民投票而直接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主張。而他們提出這項主張的理由則僅僅是因為擔心此次投票的先河一旦開啟,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洛伐克地區以及露西尼亞區域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那樣,他們的這位忠心耿耿的僕從國就會徹底解體了。
9月20日至9月21日的凌晨,英國與法國駐布拉格的兩位公使相約一同去晉見捷克斯洛伐克的總統貝奈斯,並繼續向貝奈斯總統施壓。受兩國公使的共同施壓,貝奈斯總統於當日委婉地表達了對於兩國所給出建議的尊重。
9月21日,聯合國的前身——國際聯盟大會召開,蘇聯外交部長在會上發出鄭重警告,呼籲成員國警惕德國擴張的野心,並明確表示願意出動13個師的陸軍,在南面由德布勒森穿過匈牙利,與法國一同捍衛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完整。只是蘇聯外長的這次講話卻連寥寥數聲的掌聲都未有得到。
9月24日……
《反對的聲音——不被人民所接納的英國在野黨領袖溫斯特·丘吉爾》
這是9月24日的晚上十一點,林雪涅在自己所居住的那套寬敞的公寓房裡,用自己的那臺打字機敲下了這樣的一個標題。而在她的寫字檯上,還有著許多的稿紙。那些看起來擺放得有些雜亂的稿紙上有著她在這之前用鋼筆手寫下來的一些草稿,和本篇文章中的全部要點。
從昨天上午起,她就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