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雄剛才還不知道這個人是王京華,現在,他知道了:“花姐,我請你,以後永遠不要在參與這件事,儘管我知道你是好意!”
掛掉電話,邵英雄非常霸道的看著範氷氷:“你也給我聽好,不管是媒體也好、王京華也好、任何人都好,我沒說你可以走,你這輩子都不能走,除非你是自願的!”
第二百六十一章他要操控電影裡的一切
下定了決心的邵英雄總算又回到了完全處於專心致志的狀態,整個劇組的人都能感覺到當初那個邵英雄回來了,甚至,這個時候的邵英雄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靈感和爆發性,竟然在現場給電影注入了更深的《蘇菲的抉擇》式劇情,完全是要在電影一點都不擰巴的情況下把所有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給看擰巴了。
《蘇菲的抉擇》是西方小說史的里程碑式著作,後來被改成了同名電影,講述的是波蘭姑娘蘇菲在二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故事,她面臨著重重煎熬的抉擇,面對人性的拷問,她必須要選擇生存還是死亡。在這部著作問世之後,《蘇菲的抉擇》被用來泛指兩難的選擇,國內就有不少這樣的電影,其中最應該拍成這種電影的,是老謀子的《金陵十三衩》。
不過,邵英雄在來到好萊塢、對好萊塢電影越來越瞭解,對電影歷史越來越瞭解,乃至對電影型別越來越瞭解的今天,他必須要重新給《金陵十三釵》下定義,那就是《金陵十三衩》是一部爛片。
這部電影爛的不是劇情,更不是題材,實際上這個劇情和題材完全可以拍出一部非常經典、非常震撼人心、非常悲壯,讓人一想起來都會覺得頭皮發麻的電影,如果這部電影拍好了,其意義不亞於《蘇菲的角色》。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的說這個故事非常簡單,重要的戲核就是要推十三位妓…女替女學生去死的感染力。還有奧斯卡獲得者克里斯蒂安…貝爾當大綠葉,那操縱這個故事的空間就會變得非常大;其次,視角問題。只要把觀眾帶入當時的視角,而不是頻頻被大綠葉貝爾搶戲到紅花和綠葉完全對調的地步,效果會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十三釵赴死的時候貝爾答應的太輕而易舉了,掙扎呢?擰巴呢?完全消失的無影無蹤;最後就是角色平行線的問題,活下來的女學生讓人覺得她們在這部電影裡存在的沒有價值,起碼電影裡沒有標明她們的價值。犧牲的妓…女也沒有讓人覺得她們偉大,整部電影在所有地方都屬於該爆發的沒爆發出來,該平淡的地方也沒鋪墊好。觀眾的情緒半點都沒有被電影調動。一部好電影中角色永遠是站在平行線的兩端,而不是踩著平行線派對,這又不是初中生的佇列操。
哪怕當時的時代下有無數在這種平淡狀態犧牲的人,但是在電影裡不能一點手法不用就平推出來還指望觀眾接受吧?
想表現出《蘇菲的抉擇》最佳方法絕對不是上去就呼呼啦啦二十幾個角色出現在眼前。這會讓所有觀眾變得眼花繚亂。應該突出重點,把重要戲份完全集中在一到兩個代表身上,這樣情感集中點出來以後,悲壯來臨時爆發的才會猛烈。還有貝爾,當時的環境裡他可以表現出不夠掙扎的情緒,這種不夠掙扎之後是不是要改變一種方式讓人知道他的後悔?
要是整部電影以貝爾扮演的老人接受採訪,重新講述整個故事的視角作為開頭,大綠葉就會表現的好一點?然後以穿插的形式繼續。貝爾在電影裡無論多麼不符合常理,切換回來的時候只要他痛哭流涕。悲痛的無法說話,還向記者傾訴‘如果我在努力一點,也許她們不會死’這種幻想,被記者告知‘這就是戰爭’的冷酷後,貝爾補充‘我被自己的決定折磨了一輩子,這輩子都無法忘記這一切,我無法原諒自己’作為結尾,隨後以十三衩赴死的場面收官,那又是什麼效果?
邵英雄的思緒清晰了,在全神貫注的情況下用力抓著所有鏡頭裡的故事走向,就像是一隻大手在調控霸王龍那彎曲的脊樑骨,按照每一塊脊樑骨的順序排列出由低向高的情緒。他必須在這部電影裡做到讓所有看自己電影的人同意電影中的價值觀,認為這不是一個只有殺戮的收尾,而是讓人相信加入把他們任何一個放到電影裡,他們也會這麼幹。
在這種情況下,演員和劇組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發現了邵英雄的強硬,他在演戲的時候要求對手儘量減少自由發揮,而是完全按照他的意思來,這就造成了某些角色的彩兒會被徹底壓制。可邵英雄必須這麼做,為了整個大局,他一定要把這部電影做成一部在精確調控下一部部推進的電影,否則,你就打動不了任何人。
“小邵,你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