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件都不錯。我不知道是靖遠也同意收的,還是她擅自做主收的。她還給我看了一張房契一張地契。房子是在密雲縣城的一座大宅,正是當年縣令大人要送與柳公,柳公推辭了的那座園子,好似是叫做什麼聽風閣的。地契卻是緊挨著咱張家祖傳山林的一片林子,很大,一百多畝。你大娘娘跟我說,她也想僱你炭翁爺爺,帶幾個徒弟,給她也開窯燒炭,讓我給幫著說說。”
秋螢若有所思地道:“怪不得我覺得大娘娘今兒個格外的熱情,原來不只是因為大哥中舉了她高興,還是另有所求啊。她有林子開窯燒炭不難,只是她有銷路沒有?”
徐氏搖搖頭道:“這兒我哪來得及問呢,那杜三娘就來了。”
秋螢想起杜三娘來,就問道:“娘啊,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杜三娘啊,我老覺得好像有點眼熟似的。”
徐氏看看她道:“不能吧?聽說她輕易不出門,出門就坐轎子,僕役丫頭的都跟著。你應該沒見到過。”
徐氏見水燒好了,就盛進了木盆裡,開始殺雞燙毛,秋螢聞不得那股子味兒,遠遠地躲了出去,徐氏就讓她再去園子裡摘些鮮菜回來,話就說到這裡打住了。
晚上,本家弟兄一陣的熱鬧,酒也喝得痛快。柳公也從密雲城趙府裡回了來,破例多飲了兩杯,老懷大慰的樣子。席間,有年輕的本家兄弟們就起鬨逗秋螢,偷偷叫她舉人夫人。柳長青的眼睛裡彷彿溢滿了瀲灩的酒光,格外的流光溢彩。
第二日,宋明誠與宛如一起回了趟家。新姑爺上門,徐氏自然又是一番好好的招待。席間,宋明誠頗有些不好意思地提及自己這次應試不第的事情來,張瑞年與徐氏便紛紛寬慰於他,又舉了靖遠的例子出來,告訴他繼續安心讀書,當有出頭之日。
宛如的神情倒頗為愉悅,她對徐氏說起一件好事兒來,說是因為宋明誠如今還要在京中讀書,公婆便要他不要再借住在友人家中了,要他一起去南小巷的宅子裡住,還說要宛如一起跟著過去伺候。如此,宛如也還可以一起打理菜園子。
秋螢忍不住拍手叫好,宛如笑一笑道:“這事兒好像是何大哥聽聞相公落榜之後,去跟我公婆見了一面,談及的。真是勞煩他費心了。”
秋螢便有些惦念京中的情況,問道:“也不知道京裡菜園子如何了?青叢根子哥李小二幾個人,能不能打理得過來。”
飯後,宛如又跟徐氏商量起來,要將那南小巷的地契改到柳長青名下,如此減免了諸多雜稅,在京中也算有個名頭震著,讓人不敢亂來。
秋螢又跟徐氏說道:“娘啊,咱趕緊地將小環姐娶過來吧,也好給你湊把手。茂才嫂子也跟著一起來幫忙,省的我大姐兩頭跑了。”
徐氏道:“嗯,我這兩天也是忙亂乎了。今兒個就找炭翁跟林子商量一下去。”
秋螢到底是不放心京城菜園子,催著宛如和宋明誠先進京照顧著。宛如便也沒在孃家住下,後晌裡又回了密雲去。臨行前,想起來一個訊息,問徐氏道:“娘,你收到秋棠帖子了沒啊?”
徐氏道:“什麼帖子?”
宛如道:“秋棠要成親了。大哥不是中舉了麼?唐家也重視起來了,本來不打算大辦的,這次看來又改了主意了。密雲城裡頭有頭有臉的都發了帖子了。估計是還沒往下發,也就這兩天的事兒吧!”
宛如走了之後,徐氏奇怪道:“這還沒及笄,就差一年了,怎麼不等等這就成親呢?”
秋螢想起來秋棠已經有身孕的事情,張了張嘴又想起來已經答應過秋棠了不往外說,也就又閉上了嘴。
很快,林子與小環的親事就定了下來,過了九月初九重陽節,九月初十立刻就辦。另一方面,張瑞年與徐氏也收到了唐家的請帖,秋棠的好日子定在了九月十二。
林子的親事也沒用怎麼籌備,房子早就修葺一新了,傢俱被褥雖算不得上好的,卻也是購了一茬新,徐家窪小環的老宅也尋到了買主。林子根子如今已將戶籍遷到了銅鑼灣,以前的本家親戚便也沒什麼人來觀禮,小環那裡也沒什麼親戚,算一算到時候參加喜宴的基本上倒是張家這邊的人多。於是,這席面不大,就委託了密雲城裡頭停雲樓的大師傅來處理。
秋螢跟徐氏一起剪出了些寓意吉祥的紅紙窗花,什麼百子鬧春,年年有餘,五穀豐登之類的,當然紅雙喜字最多,都給貼到了新房的窗子上。柳長青則揮毫潑墨,即興而為,將那喜聯寫了不老少,大門、影壁、所有屋門上都貼了上去。
大門口對聯曰:掃淨庭階迎客駕;奏響笙簫接鸞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