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本來劉備就傾向於這種意見,聽到諸葛亮也是這個意思,劉備立即點頭大營下來,派了兩千兵卒前去支援馬超。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還是很重視的,雖然劉備認為,諸葛亮戰場經驗淺薄,用兵也過於中規中矩,但諸葛亮畢竟是科班出身,科班出身的優秀生就算算不上名將,但也絕對不會庸才、廢物,要做到不出差錯還是沒問題的。
這兩千兵卒都是手持大盾長槍的精兵,當然,就算是在精銳的步兵也擋不住騎兵衝擊的,他們的任務只是給馬超爭取一些休息的時間罷了。
實際上諸葛亮提出的辦法確實沒有什麼差錯,劉備的兩千援兵一到,馬超立即讓馬岱帶領這兩千人組成一個嚴密的軍陣,擋在涼州兵卒之前,抵擋河北騎兵的衝擊。
馬超也是沒辦法了,他只有犧牲這些人,來給自己爭取休息的時間,涼州兵卒確實悍勇,也不怕河北騎兵,但馬超卻沒有後備兵源,這些兵卒死一個,就少一個,這些兵卒是馬超最後的依靠了。
反之,荊州兵卒死傷多少個馬超都不心疼,反正劉備有錢,死光了再練就是了。就算沒有感情因素,馬超也會選擇拋棄荊州兵卒的,如何取勝,這是一個大將的必須功課,戰爭就是這麼殘酷。
頂多馬超事後假惺惺的流幾滴眼淚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英明神武的名將、君王、偉人背後,是無數普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代價。
劉備這邊應對的中規中矩,周瑜這邊的動作就叫李重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
就在馬超援兵到達戰場的一刻,周瑜忽然做出一個出乎意料的舉動,那就是派趙雲繞過這兩千人的防線,在側面攻打馬超。
之所以說周瑜這個命令出乎意料,不是沒人用這一手,只不過騎兵繞陣這個手段真不好說,畢竟戰場方圓數里,戰馬跑得再快,繞一個半圓也需要很長時間,這麼長的時間,劉備就是死人也反映過來了。
嚴陣以待,弓弩俱全的步兵對付馬力消耗嚴重的騎兵,就算輸,也能把騎兵拖進水裡。不過事情也不絕對,如果對面的主將是個草包,沒有隨機應變,那也不好說了。
但李重怎麼看劉備都不像草包,錯了,不是不像,劉備就不是草包。
有心問問周瑜吧,但看到周瑜接連發號施令,整個注意力都放在戰場上,眼中無外物的狀態,李重還是閉上了嘴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道理李重也懂,怎麼看周瑜也不像犯傻了。
李重忻州的疑問有人替他解釋了,戰場的另一面是兩種情況,李重這邊周瑜獨斷專行,李重就是個打醬油的。而劉備這邊,大耳賊和諸葛半仙充分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兩人相互商議,調整對策。
這次提出疑問的是諸葛亮,諸葛亮要問的問題和李重差不多。
劉備的回答一下子撥開漫天雲霧,大耳賊一邊指揮軍隊提前佈防,一邊遊刃有餘的說道:“孔明,那邊的主將是誰?”
諸葛亮看著遠處周瑜的帥旗,眼中盡是羨慕之色,答道:“看樣子是周瑜啊主公,周公瑾用兵能力強悍無比,詭計多端,不會出此下策吧!”
解釋一下,諸葛亮應該是很羨慕周瑜的,當年周瑜在東吳好孫策情同手足,一出道就領兵作戰,幾乎是百戰百勝,隻手遮天,而且周瑜有文武雙全,有曲有誤周郎顧一說,可以說周瑜在東吳就是偶像一般的人物。
但諸葛亮則不一樣,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是給劉備做幕僚,處理財政的,什麼火燒新野啥的根本就沒有,那是《三國演義》虛構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不說崇拜周瑜,但羨慕周瑜的地位是肯定的。
蜘蛛個人懷疑,諸葛亮後來死抓軍全不放,學琴畫畫,這在《華陽國志》中有記載的,就是想模仿一下週瑜。現在人崇拜諸葛亮是應為《三國演義》的緣故,實際上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赤壁大戰一直都是周瑜的功勞。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灰飛煙滅說的那是周瑜,不是諸葛亮。
不怪諸葛亮推崇周瑜,實在是這些年和江東作戰,周瑜已經坑過劉備不止一次了。特別是最近的採石磯水戰,周瑜觀天象、借(藉助的意思,不是借來)東風,一招反偷襲葬送了劉備一少半水軍,基本上斷絕了劉備水軍取勝的可能,要不是劉備祭出孫堅二子爭雄,奪嫡爭位這種大殺器,劉備就可以洗洗睡了。
劉備輕笑道:“孫策戰敗以後,周瑜帶著孫翊等人投靠了李子悔(為嘛不投奔我呢),李子悔也十分看重周瑜的軍事才能,讓周瑜主持這場大戰,但是有一點周瑜卻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