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晃胡思亂想之際,樂進低聲說道:“公明,主公可說讓誰來斷後?”
徐晃舉起酒杯,無言的喝了一口,重重的把酒杯放到桌案上。
樂進心有所感,良久方道:“樂進此次回京前途未僕,也不見得好到哪去,你我二人……二人……”
說到這裡,樂進卻也說不下去了。
次日,樂進帶領一萬多兵卒迴轉魚腹成都,徐晃與剩下兵卒堅守夷陵。
夷陵水寨少了一萬多兵卒,自然瞞不過久經沙場的周瑜,周瑜立即開始強攻夷陵,想要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擊潰徐晃。不是周瑜用兵急躁,短時間內拿不下夷陵,就要到秋冬季節了,到時候西風呼嘯,逆風逆水,想要拿下夷陵就是比登天了。
數天之內,夷陵附近喊殺震天,火光沖天。
夷陵陷入苦戰,洛陽也好不到哪去,李重得知曹仁前去南鄭,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刀斬亂麻,立即開始猛攻洛陽。
其實李重和周瑜的想法一樣,如果不能在入冬前功課洛陽,那麼到了嚴冬時節,天寒地凍,想要動兵就千難萬難了。洛陽還不比江南,已到了冬天,漫天風雪,兵卒要是駐紮在洛陽城外,不用打仗,光是凍傷就能讓兵卒減員三成以上了。另外冬季糧草運輸也是問題,取暖的乾柴,毛氈都會相當缺乏。
當然,李重艱苦,曹操更艱苦,兵力縮減之後,每次攻城戰,都讓曹操膽戰心驚。生怕一時指揮失誤,丟掉洛陽這個前沿陣地。
和李重相反,曹操無比希望冬季的到來,最好是滴水成冰的天氣。
這樣的大戰描述起來就兩個字“慘烈!”
上萬兵卒的屍骨堆積在洛陽城下,吸引了無數烏鴉在半空盤旋,一旦沒有人看守,這些烏鴉就俯衝而下,啄食兵卒的屍體。不是曹操和李重不想將兵卒的屍體帶回,而是天氣太過嚴寒,血液剛剛流淌出來,就被凍結成冰塊,把兵卒的屍體都粘連起來,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辦法分開粘接在一起的屍體。
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曹操終於熬到了嚴冬。
這個冬天特別的冷,寒風呼嘯,隔三差五就下一場鵝毛大雪,幾天不停,沒到十二月,地上的積雪就深達數尺,一不小心,人就有可能陷入積雪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李重只能留下張遼帶領一萬兵卒駐守在洛陽城下十里之處,自己帶領大部隊撤回虎牢關。
對於留守的張遼來說,曹操的威脅並不大,這種情況下出兵,除非曹操的腦子有問題。都不用張遼動手,十里路的風雪就能讓曹操的兵馬折損一半。唯一的威脅就是嚴寒,不過數萬人的禦寒物資集中到一萬人身上,熬過嚴冬也不是問題。
但就是在這種極端惡劣的情況下,曹操還是發動了一次突襲。
十二月中旬,天寒地凍,風雪遮天,一眼望去,三丈之外就開始模模糊糊,耳邊盡是狂風呼嘯的嗚咽之聲,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音。
許褚,龐德二人各自帶領三千兵卒,跋涉在漫天的風雪之中。
別誤會,許褚龐德這兩員猛將並不是要去和張遼廝殺,那不現實,兩個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防火,放完就跑。
張遼大營的哨兵站在箭樓上,凍得哆哆嗦嗦,本來就沒多少心思瞭望遠方的動靜,就是看,也看不出去多遠,能見度也就是幾十米而已。所以等到許褚龐德二人摸到張遼大營邊上,斥候這才發現,忙不迭的敲響梆子。
霎時間,無數兵卒在營帳中蜂擁而出,拿起刀劍禦敵。
許褚二人一聲令下,無數火把火油散落到張遼的大營之中。張遼是一個很合格的將領,所以大營佈置的井井有條,帳篷上的積雪也清理的差不多,但是就是這樣的謹慎,卻為許褚二人放火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廝殺過程中,張遼的帳篷、糧草、乾柴,幾乎被許褚二人燒得一乾二淨。
不過許褚二人也不是沒付出代價,六千兵卒本來就十分疲憊,在遇到張遼的生力軍,也死傷大半,反而張遼的兵卒倒沒多少傷亡,這是典型的以人命換物資的行為。
等到許褚龐德二人退去,張遼檢視一下剩餘的物資,只能下達了一個無奈的命令,全軍退回虎牢,也就是說,李重放棄了對洛陽附近的控制力。
第五百零二章 大結局——穿越者與眾不同
初春,天氣還十分嚴寒,道路上覆蓋著冰雪,狂風掠過,一顆顆雪粒打在臉上,隱隱作痛。
在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上,數萬軍民艱難地跋涉著,形成一條數里之長的人流,人流緩緩移動,就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