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陷陣營,虎豹騎助陣,但是,這只是紙面上的實力而已。
反觀袁紹這邊,只有躲過一劫的田豐,還有郭圖、辛評等人,武將也只有文丑、張頜、高覽等人,而且兵力只有八萬,只是稍稍超過聯軍,大多數還都是新招募的兵卒,但是,袁紹的實際實力要超過李重和曹操的聯軍。
同樣,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來分析雙方的實力,先說天時,此時正是冬季,,毫無疑問,袁紹佔據絕對的上風,李重還好一些,曹操有不少揚州的兵卒,對寒冷的天氣極不適應,戰鬥力下降的很快,甚至有爆發傷寒疾病的可能。
再說地利,同樣是袁紹佔據上風,別看李重和曹操是防守一方,但袁紹可以攻擊的路線很多,而且曹操的糧道很長,是個極大的隱患。
最後就是人和,沒有任何懸念,袁紹完爆李重加曹操的組合。
不管曹操和李重之間怎麼信任,怎麼相互配合,也遠遠趕不上自成一家的袁紹,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接下來的幾天,袁紹試探性的發起幾次攻擊,輪番衝擊李重和曹操的戰線,試探二人的虛實。
幾次小規模的戰鬥,李重和曹操佔據地利,以微弱的優勢擊退了袁紹的進攻。
經過短暫的試探,袁紹和曹操立即展開激烈的戰鬥,而李重這邊則要安靜的多,幾乎就是隔河對峙的景象,而李重未出一兵一卒援助曹操,曹操也沒有向李重求救的意思。
李重和曹操的矛盾一時間暴露無遺。
這不是李重出爾反爾,不出兵幫助曹操,實際上曹操非常清楚,李重能出兵牽制曹操,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說就實話,李重一點也不希望幫助曹操打敗袁紹,反過來也一樣,他也不希望袁紹打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