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和周倉比較的,而不是和曹操比較,如果和曹操相比,太史慈一樣佔據地利。
就在曹操到達戰場不就,樂進也敗退歸來,雖說樂進並沒有擋住李重兩個時辰,曹操也沒處罰樂進,能不被李重追著屁股打,曹操就已經很滿意了,曹操下令之時也是留有餘地的。
所有的軍力全部到達戰場,看看雙方的實力對比。
曹操現在大約有三萬兩千兵卒,其中有三千左右的傷傷兵,可戰之力大約在兩萬八九千人。
而李重的兵力要少一些,太史慈手下有不到一萬五千兵卒,李重和高覽手下越有一萬人馬,加起來合為曹操的兵卒一共有兩萬五千人。在兵力上李重稍落下風,但有一點李重要比曹操強,就是李重這兩萬五千人都是可戰之兵,受傷的兵卒已經回到博縣和巨平縣養傷了。
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一戰定江山2
除去兵力,就要看地勢了,毫無疑問,四面合圍曹操的李重佔據絕對上風,攻守皆由自己決斷。
天時這東西不好說,涉及面太廣,但總體來說也是李重佔據優勢。
士氣這方面毫無疑問,也是李重佔據絕對優勢,兵力分配,李重手中有一萬多騎兵,一樣完爆曹操。兵卒的體力更不用說了,李重在漠北草原搶來的牛馬當作代步工具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有的方面李重全部佔據上風,這也是李重敢拿劣勢兵力和曹操決戰的主要原因。
此外,李重還有一點優勢,那就是李重有預備兵,而曹操沒有了。
介紹完實力對比,下面來看曹操和李重的大戰吧,首先看曹操的舉動。
曹操一見到太史慈的分兵方式,就暗叫不妙,就拿曹操必須攻打的郭淮來說,郭淮有一人來高的圍牆,一人來高的圍牆和城池比起來不值一提,但卻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只要這道圍牆在,曹操的騎兵全失去用武之地。
這世界也不是沒有能跳過一人高圍牆的戰馬,但那有什麼用,曹操能湊出來幾匹。兩邊的太史慈和周倉也很討厭,他們都在高處,居高臨下的好處多了。
仔細的看過了戰場形勢,曹操立即下令:“全軍安營紮寨,曹洪巡營,務必要嚴加防備,防止李重偷營。”
“諾!”曹洪領命道。
緊接著,曹操又召開了一次緊急軍事會議。結果可想而知,在李重的四面合圍之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就是賈詡、荀攸也拿不出什麼辦法來,更別提許褚、樂進這些將領了,大家只能表忠心了。
曹操無奈之下,揮手叫眾人退下,閉上眼睛負手而立,慢慢思索對策。
足足過了半個時辰,曹操還是搖了搖頭,如今局勢已定,曹操就是有通天的智慧也翻不過盤來。
想到這裡,曹操就有些羨慕李重,在曹操的印象裡,李重自從出道以來,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唯一的一次無功而返也是因為天災人禍,實在算不上李重的戰略失誤。
而且李重的陰險、忍耐也實在是令人難以防範,比如張遼,足足在自己手下做了好幾年臥底,在最緊要的關頭露出真面目,幫助李重控制住了河北局勢。
遇見這樣一個對手,曹操真有點有心無力的感覺,嗯……,曹操忽然眉頭一挑,計上心來,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哈哈哈……”
曹操忽然仰頭大笑起來,他忽然間發現,自己的眼光太狹隘了,泗水戰場……只是一個戰場而已。既然泗水戰場翻不過盤來,那自己就戰局之外籌劃一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曹操這邊在哭死破敵之計,李重自然也不能閒著了,李重的計策很簡單,那就是擾敵,派太史慈、周倉、高覽三人輪番攻打曹操的大營。不過李重的計策當然不會那麼簡單,別的不會,佯攻李重還是在樹上看過了,依照李重的意思,十次之內又一次真打就可以了。
叫曹軍無法休息,恢復體力,才是李重的真正目的。
太史慈、周倉、高覽三人接到李重的命令,立即就開始做出攻打曹操的姿態。當然,第一次總要真打一下,作為李重最早的追隨者,太史慈毫不猶豫的將這個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太史慈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想要狠狠的震懾一下曹兵,同時,太史慈也想和趙雲比較一下。最近趙雲可以說是光芒萬丈,接連幹掉了于禁、李典兩員大將,又以五百騎兵大破上萬曹軍,風頭之勁,舉世無雙。
同為武將,太史慈和趙雲的明爭暗鬥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李重也知道,不過只要雙方能把握住分寸,不影響大局,李重自然要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