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後方。
總之,曹操一分兵,李重很苦惱。
李重最簡單的應對方式是也設下七座大營,但很可惜,李重不是絕世奸雄曹孟德,李重能力不夠。指揮八萬大軍,李重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如果再將兵力佈置的如此麻煩,李重就真應該洗洗睡了。
高覽帶著一萬兵卒,偷偷繞到于禁的營寨之前,立即就開始猛烈攻擊。。
這個偷偷只是在一開始而已,等到高覽接近於禁營寨三里之處,曹操就得到警報了,但就算如此,李重也算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在曹操的心中,一直把李重當做同一級別的對手來看待,曹操從來就沒認為李重的帶兵能力很弱。
從李重的發跡歷史來看,李重屬於那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陰謀詭計無一不通,所以曹操認為,李重一定熟讀兵書,通曉戰策之輩。
然而,曹操太高估李重了,剛來三國的時候,李重還認不全古代的文字呢,讀個屁兵書。
所以曹操認為,李重一定會和自己較量行軍佈陣之道,哪知道李重非常無恥,虛晃一槍,轉而攻打于禁的大營。
正面戰場,于禁和高順打得火熱朝天,而側面戰場,高覽狂攻于禁的大營,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于禁的大營就燃起大火,形式岌岌可危,而此時,樂進的援兵還在半路上。
其實對曹操來說,七個大營和六個大營的區別不大,所以曹操只是叫樂進救援于禁,就把注意力放到于禁和高順身上。曹操非常清楚,高順手中的五千兵卒是李重兵卒中最精銳的一部分,能圍殲了這些兵卒,就能給李重造成重大打擊。
此時于禁和高順也打到最激烈的程度,每一秒鐘都有兵卒死亡,喊殺之聲簡直要撕裂耳鼓。
于禁終於放出勝負手,兩千騎兵在左右兩側慢慢奔騰起來,就像螃蟹的熬鉗一樣,奔著高順的軍陣攔腰碾壓過來。
高順的兵陣接近於圓形,最中間是弓弩手,弓弩手的外側是盾兵,再外邊就是長槍兵和刀兵了。最內側的弓弩手幾乎沒有參戰,盾兵也一直處於休息之中,這些人就是高順對付于禁騎兵的主要力量,還有就是同樣在外圍觀戰的一千精騎了。
就在於禁動手的同時,高順也指揮一千騎兵分成兩部分,殺向于禁的兩隊騎兵,高順給騎兵下達的命令是:放過於禁騎兵的先鋒,全力衝殺,於三分之一處截斷對方的騎兵隊即可。
兩隊騎兵都在不住的調整著角度,變換方向,都想在對方軍陣的側翼殺入,截斷對方的陣型。
這時候誰能佔據上風靠的是騎士和戰馬的綜合素質,毫無疑問,李重的騎兵佔據絕對優勢。
論兵卒,幷州百姓馬戶眾多,各個騎術精良,稍加訓練就能成軍。論戰馬,李重數次禍害草原,每一匹戰馬都是身強體健。論經驗,李重的騎兵劫掠草原,經過的追逐戰沒有一千場也有八百場了,能把曹操的騎兵甩出八條街去。
如果說單純的看騎兵陣型嚴禁程度,李重可能並不比曹操強上太多,但現在這種高速移動中變換速度和方向,李重的騎兵絕無敵手。
幾個呼吸的時間,曹操的騎兵就再也抓不住李重騎兵的行動軌跡,被李重的騎兵攔腰撞斷,霎時間就掀起一陣腥風血雨。騎兵的對沖可以說是最慘烈的一種廝殺,高速移動的戰馬前衝的力量太大了,單憑撞擊就能叫人骨斷筋折,一旦鋼刀加身就是一刀兩段的下場。
就算曹操的虎豹騎也不行,虎豹騎的鎧甲能擋住弓矢,但絕對擋不住刀劍的劈砍。
李重的騎兵不但佔據方向的優勢,又早就在草原殺紅了眼,一個個悍不畏死,而且數年來百戰百勝也給了他們無窮的信心,如果這樣他們再打不過曹操的虎豹騎,那就真的不符合自然規律了。
沒錯,曹操的虎豹騎確實裝備精良,但李重的騎兵也差不到哪去,頂多是數量少點罷了。
而現在,曹操騎兵的先頭部隊也接近了高順的軍陣,他們沒辦法轉身幫助身後友軍,巨大的慣性讓他們沒法做出急轉彎的行動。所以這些騎兵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衝,想要衝破高順的軍陣。
迎接他們的是一蓬尖嘯而來的箭雨。
第二百八十章 戰事如棋當如是
“噗……噗……噗噗……”一連串羽箭穿透鎧甲的聲音響起,曹操的虎豹騎頓時在馬上跌下來一大片,轉眼間,落地的騎兵就被接踵而來的馬蹄踏成肉醬,哀嚎呼痛之聲絡不絕耳。。…。》
無論是曹操還是李重派出的都是最精弱的弓弩手,而這些弓弩手所用的強弓硬弩絕對不比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