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決定出兵了,但馬騰卻要求李重出兵配合,權衡利弊之下,李重也答應了馬騰的要求。
這一點在李重給馬騰的書信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曹操是聰明人,不會看不明白其中的奧妙。
當然,這兩封書信也可能是故意送到自己手中的,曹操也不是沒有懷疑這一點,這種可能性很大,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間諜出現了。
但有句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按照當今的形式,曹操四處受敵,馬騰出兵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將馬騰換做自己,也應該出兵了,曹操不得不防。
實際上李重和孫策的計策非常拙劣,但卻非常有效,實際上曹操和馬騰早就到了開戰的邊緣,李重和孫策只是推波助瀾了一下而已。
曹操和眾謀士商議一下,決定主動出兵攻打馬騰,以圖逆轉被動的局面。
曹操的戰略構想非常正確,主動出擊有好幾個好處,第一:無論在什麼時候,進攻一方都佔據主動權,可以從容的選擇戰場,以及決戰的時間。
第二,西涼的兵卒強悍,多為騎兵,眾所周知騎兵的戰鬥力強大無比,但那只是用在野戰上,如果是單純的防禦戰,守城戰,騎兵並不比步兵好上多少,所以曹操要主動出擊,彌補兵種上的劣勢。
第三,在戰況不利的情況下,曹操並不想無限制的擴大戰爭強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曹操認為馬騰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相對比來說,李重、孫策、劉表都沒馬騰好對付,如果能一舉擊潰馬騰,能起到很好的殺雞儆猴作用。
別看曹操做出一副運籌帷幄、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