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它的負責人人選,也是重中之重。”
聽他說起紙幣代表的朝廷信用,康熙皇帝真是感慨萬千,“朕算是明白了為何明朝皇帝明知道紙幣的好處,卻都拒絕紙幣,一力實施保守的農耕經濟的原因;也明白了宋朝孝宗皇帝因為軍費緊張被迫刊發“會子”,說的那句“幾乎十年睡不著”的意思。”
去年紙幣剛剛發行的時候,他可不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時刻擔心朝廷刊發的紙幣貶值造成社會動盪,老百姓對朝廷失望,大清國的一片大好形勢榱崩棟折,父子倆多年的拼搏努力付諸一旦。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沒日沒夜提心吊膽的滋味,心裡頭還是滿滿的一把辛酸淚。
太子殿下對於“幾乎十年睡不著”也是深有同感,那段時間,他雖然遠在邊境,卻也是時刻把神經繃得緊緊的。紙幣的法償能力怎麼制定?怎麼保證它永遠流通起來不變成一張廢紙?怎麼使百姓手中的紙幣永遠保持它的“黃金價值”?
如何做到“適當的”控制它的發行數量?萬一紙幣貶值的情況發生,朝廷該怎麼實行紙幣回籠政策?···所有因為發行紙幣會引起的可能性,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都無時無刻不在他腦袋裡晃悠。
“所以兒臣才想著,將來由四弟接手大清銀行,因為這個人選,必須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抵抗住內外各種腐蝕誘惑。要能放下身段為百姓著想,真正的視紙幣為大清國的黃金,而不是把紙幣當成一張小花紙,把銀行變成合法的高利貸機構。”
掌控好紙幣發行中的“分寸”,把握住一個合適的度,靈活實施或松或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方面協助朝廷穩定大清國的額經濟發展秩序,只是大清銀行行長職責中的一個方面,其實他心裡的還有一個,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