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肥肉上頭咬一口,給自家添點兒進項。
戰後例行的論功行賞,加官進爵等等各種表彰獎勵過後,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們就安耐不住的商量起來,大清國該對這些新地盤採取的治理措施。
除了移民、修路、建設新式學院、蓋新式房屋、儘快與內地建立起來牢不可破的貿易聯絡等等常規政策,考慮到這些新歸順地方的民心不穩,局勢不定,加強駐兵防守,加強言論管理等等事兒也是不容懈怠。
此外,因為朝廷在西征開始之前做的幾次聲勢浩大的宣傳動員,全國各地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都紛紛響應國家號召,自發的跑到西部邊境,各自盡自己所能的幫忙做後勤、救護,及時獻血輸血等等事兒。他們的行為,不光讓這次的戰事傷亡數字被壓到了歷史最低,也讓大家夥兒都意識到,國家當前的醫療制度中存在的弱項。
在大清國境內各個地區都建設一所新式醫院,就成為朝廷目前另一個最為緊要的事情。
胤礽站在隊伍最前頭,倆耳朵豎起來安靜的聽著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激烈爭辯,一雙桃花眼微微眯著,面色溫和,神情淡定,卻是目不斜視,一言不發。高做龍椅上的康熙皇帝瞄到寶貝兒子端出來這幅小模樣,就知道他又在偷懶。
他一邊端著面無表情,高深莫測的神態,聽著大臣們熱情洋溢的商討各個新政策,一邊在心裡頭琢磨著,早朝前兒子和他提出來要休假的事兒。
等到朝堂上的君臣簡單的商討出來一個大致的行事方針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十一點了,大家夥兒都是又渴又累又餓,康熙皇帝乾脆就宣佈退朝,具體的操作方案容後再議。
父子倆大步來到乾清宮西偏殿坐下來,一邊喝茶吃點心休息,一邊繼續商量關於給大清太子批假期的事兒。
“給你休息幾天也行。不過……年前你要和朕回一趟東北老家祭祖,把西征的巨大收穫報給祖先們聽聽,有意見嗎?懶小子?”
“回皇阿瑪問話,兒臣沒意見。今年我們把福陵、昭陵、孝陵都拜拜,再去東三省和老家的人們見個面,打個招呼。”被自家皇阿瑪嫌棄為懶小子的太子殿下,嚥下了嘴裡的點心後,從善如流的回答。
東北三省的白山黑水是滿人的老家,可是他這麼些年因為傷病等等事兒耽擱,只匆匆忙忙的去過一次滿清故都盛京,簡簡單單的在福陵、昭陵拜祭了一下。
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和老家的王公貝勒,大小佐領將軍都不大熟悉,和老家的老百姓們當然是更為生疏,確實需要親自走一趟,體察一番那邊的風土民情。
康熙皇帝聽到懶兒子滿口答應下來,滿意的點頭,心情舒暢的端起他心愛的十一月的花神杯,閉著眼睛享受特級碧螺春的甘醇鮮爽。
眼神兒特別好的太子殿下瞄到皇阿瑪手裡小倒鐘形狀的月季杯上的題詩,“不隨千秋盡,獨放一年紅”,聯想到民間關於十一月月花的另外一個說法,山茶花、金盞銀合、剪秋羅;以及前朝程羽文先生寫的《百花曆》中那句,“十一月蕉花紅,枇杷蕊,松柏秀,蜂蝶蟄,剪綵時行,花信風至”,心裡對於這幾天陪伴太子妃可以做的事兒,就有了大致的主意。
父子倆休息夠了,康熙皇帝去南書房議事,胤礽就專心的批覆御案上的摺子。大約十二點的時候,康熙皇帝還沒回來,他看著已經被自己批完一小半的奏摺,想著下午皇阿瑪應該不會怎麼忙碌,就離開了乾清宮,回到毓慶宮後殿陪太子妃午休。
當太子妃聽到,他是拿親自跑一趟盛京才換回來的幾天假期,當下又是感動又是哭笑不得。
“皇上這是擔心你和東北老家的關係變得疏遠了,畢竟你的情況特殊。他肯定還在心裡琢磨著,將來你能對東北那個地兒多多照顧照顧。”
胤礽聽到自家太子妃的分析,毫不猶豫的點頭。不光是他,就算是他的這些兄弟們,心裡頭對於盛京也都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就連皇阿瑪這一輩人都是生在京城,長在京城,過年過節的回一趟老家而已,更何況是他們這些小輩?
用四弟的話說,老家的人就是一夥兒厚臉皮不講道理的無賴親戚。可是親戚就是親戚,再怎麼煩躁不耐,也要積極面對。要不世人怎麼都說,打斷骨頭連著筋那?
更何況,他還想去親眼看看黑土地的開發養護情況,看看新研製出來的稻種在東北的推廣情況,以及那邊新式學院的教學進度等等。
“太子妃,孤這幾天,大約每天可以有三個小時陪你,你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兒嗎?”太子妃在他頸窩裡蹭了蹭,迷迷瞪瞪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