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3 / 4)

小說:穿越種田之童養媳 作者:鼕鼕

楊初七最大的孩子楊東到了入學的年齡,楊初月送他進了學堂,就算不走仕途,能讀書識字也好。自從劉一郎跑了過後,楊初七就給三個孩子改了姓氏,不讓他們姓劉,讓他們跟著自己姓楊。

楊初七在家,跟著她爹一起下田,種著宅子後那五畝田地。地裡的每年的出息能養活一家子。楊初月當初跟著柳四娘學刺繡,為的就是將來能賺些錢楊家。小鎮上的大戶人家不多,數來數去只有那麼十戶,對蔬菜糧食需求不大,剩下的都是自耕農,家裡的地中的糧食和蔬菜夠他們自給自足,因此種糧食這塊兒暫時走不通。

萊川縣城到豐萊鎮收貨的人也不多,每一季度來一次,有時候冬季還不來。收的就是些糧食和蔬菜家禽之類的東西。每年種地辛苦,人力物力投資大,楊初月不想讓楊老三和柳四娘再那麼辛苦。想到賣刺繡這事,楊初月對柳四娘說了。

柳四娘和她先接了一些紅綢繡坊的活計做,因為搬到鎮上,兩人可以幫著做一些衣裳鞋子之類的。

楊初月想能不能做更值錢的繡品,例如做大幅的刺繡,或者做其他的大宗貨物。楊初月從京城回桐安村的途中路經西州城,知道從西州城到豐萊鎮坐馬車得走五天五夜,豐萊鎮算是整個西州城所管轄的最窮最偏遠的小鎮之一。

離豐萊鎮最近的縣城萊川縣也得走一天,梁大戶在萊川縣有生意,楊初月問了他,萊川縣是否有大件的繡活兒可做。

梁大戶說:“萊川縣是西州的刺繡大縣,縣裡有好幾家繡坊和成衣鋪子,我打聽過,那些繡坊鎮裡大戶人家做衣裳和繡品的,有好幾家還是專給京城大戶人家做的。不過那些對繡孃的繡工要求很嚴格,若是沒三五年經驗的繡娘,他們那裡都不招人的。你雖然學過女紅,但還達不到繡孃的標準,他們那裡不會收。”

楊初月打聽到萊川縣有大型繡坊,以後有活兒幹就成。她對柳四孃的刺繡功夫很有信心,說道:“大戶,我娘在到豐萊鎮之前是繡坊裡的繡娘,她的手藝比我好上百倍。要不我和我娘先繡一幅刺繡,繡好了以後,你下次到萊川縣的時候,我跟著您一起到縣裡看看,你看成不成?”

楊初月是她多年的鄰居,他一直把楊初月當小妹看,這事他先點頭,說:“成,我雖和那家繡坊的老闆相熟,但也不能保證把你和你娘舉薦進去。你們母女兩個先做一幅刺繡看看吧,若繡得好,說不定有戲。”

楊初月說定了這事,回家同柳四娘說了。她到豐萊鎮二十多年,從沒離開過這裡一步,楊老三在桐安村待了一輩子,還沒到萊川縣看過。柳四娘和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他現在不擔心柳四娘會跑,於是同意了讓柳四娘和楊初月一起到萊川縣去打聽刺繡行情這事。

楊初月上輩子學的是管理,在學習和工作之餘報了美術班學畫畫,那時候她特別心水網上那些手繪的古風版的美人圖和唯美的風景圖,於是常拿著繪畫鉛筆素描本上臨摹那些喜歡的畫。

那時候她畫了很多,現在要描畫也是信手拈來,如果要繡一副繡品,她可以描一副古風美人圖,再配以鮮亮的顏色。楊初月花了一天的時間畫了一副煙雨圖,斷橋,殘柳,和一個撐傘的走在雨中的美人。

柳四娘看了說:“這畫得雖好,繡出來的樣子也好看,但就是不太喜慶。那位繡坊的老闆估計不會喜歡。”楊初月執意要繡這種水墨型的畫,也是想到喜慶的太多,老闆看了估計覺得沒什麼吸引他的地方,楊初月堅持繡這幅畫。

柳四娘在針法和繡法上給了楊初月一些指導,兩人在紅綢繡坊買了工具回家開始專研怎樣做好這幅繡品。十天後繡好,楊初月把繡品拿到紅綢繡坊請店裡的活計幫她裱好。

放下繡品,楊初月到菜市場那邊買豬肉,回到紅綢繡坊取了之時,王老闆急匆匆的從裡間出門來叫住了她:“楊家姑娘,請稍等一會兒。”

楊初月放下菜籃子走到繡房門前問道:“王老闆,你找我有什麼事?”

王老闆請到:“到店內說話。”

楊初月見到店鋪裡的東西賣得差不多了,王老闆夫妻也沒進貨的意思,奇怪地問道:“王老闆,今天店裡的東西怎麼這麼少呀?”

王老闆拍手說:“正是要和你說這事,我們一家準備搬到萊川縣去做生意,這間鋪子正好要打出去,我看你和你娘都是有手藝的,打給你們正合適,不曉得你們要不要?”

楊初月大喜,她本來也想在鎮上開一家衣料鋪子,賣些布料、針線或者成衣之類的,但已經有一家紅綢繡坊,鎮上的生意並不是特別好,因此她也沒和王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