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陛下又是和孫貴妃同至,眾人已由先前的豔羨漸漸變成習慣,座位和新年及選妃時一樣,照舊是張太后和季漣居上首主位,江淑瑤在張太后旁邊而玦兒在季漣一側。太監宮女們奉上時令瓜果到各人案前玉盤後,戲臺上便開鑼了。
演的第一齣是《碧玉環》,不過是國仇家恨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臺上咿咿呀呀的唱著,季漣聽著無趣,再看玦兒也是盯著戲臺卻並無幾分表情,便知她也不喜這一出。
第二齣唱的是《定婚店》,講的是月老的傳奇。說前朝一位韋姓少年出外郊遊,夜半時看見一位老人揹著錦囊在月下看書,前去詢問所讀何書,囊中何物,老人答曰是記述人間姻緣的書,囊中為紅繩。韋姓少年問自己所配何人,老人答曰城北買菜老嫗之女,十七歲時當嫁。韋姓少年依跡而尋,發現那老嫗之女年方三歲,大怒之下命家奴前去刺殺該幼女,家奴刺中幼女眉心後便逃走了。之後韋姓少年屢次婚姻不成,十四年後才娶一名為香孃的女子為妻,夫妻恩愛和諧,只是該女眉間常貼花鈿,便是沐浴時也不揭下,幾番追問之下方知幼年時遇刺,直中眉心,真相大白之後夫婦二人感嘆姻緣天定非人力可違
這樣的戲文,宮中妃嬪盡皆看得入神,季漣卻覺著無甚意味,瞥見玦兒雖收斂妝容,眼睛卻也一瞬不移的聽這戲文,心中不由好笑,看著她這樣的小女兒態,也甚覺可愛,這一齣戲唱畢之後,接下來幾齣又意趣慘淡,季漣便揮手打了賞,讓戲班子撤了。
還不到開壽筵的時辰,張太后便提議讓各人先奉上賀儀,季漣點頭應了。此時便按品級由低到高,一一奉上賀儀,有的送繡品,有的送親縫的衣衫,有的是玉如意,或是象牙雕之類,苗充媛的是一副簡筆的畫像,畫上的季漣眉目含笑,又透出英武之氣,季漣接過看了,讚賞了幾句並單給了賞賜。之後趙充儀送了一本自己臨的名帖,周昭媛送的也是一柄如意,雖精緻卻並不算稀罕。
此時便有人問何不見了謝昭儀,正左右問著,遠處荷香中傳來丁丁零零的琴聲。季漣循聲望去,見荷葉低處漸露出一葉小舟,一個穿著天水碧雲雀紋採蓮裙的女子正在上面撫著琴,由遠而今的飄來,在高高低低的蓮葉中若隱若現。
玦兒默嘆一聲,該來的總歸要來,總有人要耐不住爭奇鬥妍,更何況謝昭儀這般絕色的女子,怎能累月的忍受斜倚熏籠到天明的日子。抬眼瞧去,謝昭儀雖只著著簡單的襦裙,綰了一個尋常採蓮女的髻子,仍是淺眉淡妝不掩國色,只是不知季漣對此景此情,作何反應。
夕暉殿中四處都有冰鎮,故雖到夏日快正午了,仍是一片清爽,夏日的風緩緩吹過來,荷香四溢開來,謝昭儀的婉轉歌聲便在此時沁入各人心脾之中。
“泛舟採菱葉,過摘芙蓉花。
扣楫命童侶,齊聲採蓮歌。
東湖扶菰童,西湖採菱芰。
不持歌作樂,為持解愁思。”
這是一支江浙的採蓮曲,季漣抬眼瞅著謝昭儀的素面容顏,的確是難得的絕色,歌聲也算清婉動人,聽到“東湖扶菰童,西湖採菱芰”,忽地想起多年前玦兒正是因一首採蓮曲留在宮中,算算日子,已有十一年了——他心底一動,這可就是剛才那戲詞裡所謂的姻緣天定?難怪玦兒聽的那樣認真
玦兒聽著謝昭儀的歌聲,偷偷去瞟季漣的眼色,想看看他是否被這驚豔一曲所吸引,心中不免有些惴惴。
謝昭儀仍在反覆吟唱這首採蓮曲,季漣熟知音律,一面用手打著拍子,一面回憶著當年玦兒到底唱了什麼,只記起一句“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之後是一陣東西南北的,那時的玦兒尚是稚童,穿著一件鵝黃色的衫子,在月色下婉轉而歌,煞是可愛。
季漣不禁在心中感慨,若不是當年玦兒一曲採蓮,哪有二人之後十一年的情分——他朦朧中竟有些相信那有緣千里來相會的戲文起來。那時的玦兒長什麼模樣呢?季漣回想著,微圓的臉蛋,兼明眸皓齒,想著想著便側頭看玦兒現在的模樣,想從如今的面龐上回憶出當年的情景,卻見玦兒眼波流轉,正望著自己,二人目光交融之後便凝在一起,誰也捨不得放開。
玦兒見季漣臉色溫柔中帶著幾分痴迷的望著自己,頓時明瞭,知他想起了過往種種,心中一時情絲百結,脈脈無語。
下首的眾人驚歎於謝昭儀的超凡琴聲和婉轉歌喉之餘,也不忘去看看季漣是否也沉醉於謝昭儀的妙曲佳喉之中,卻見季漣和玦兒正自顧自的含情脈脈秋波流轉,直到謝昭儀上岸來賀壽,季漣才從無數甜蜜往事中驚醒,讚了幾聲好,打了賞便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