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失敗後,趙瑗也心灰意冷,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便退位當了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第三個兒子光宗。
光宗非常不孝,幾乎很少去看趙瑗,在群臣的上表請求中,他也依舊拒絕去探望父親。
趙瑗的晚年生活過的非常淒涼,他曾經登高而望,看見街頭有小兒遊戲叫“趙官家”,趙瑗曾嘆道:老朽呼之尚且不止,爾等即便再高聲些,又怎能見到?
他死後甚至光宗拒絕參加他的喪禮,挺屍三日無人理會,還是年歲已高的吳太后出面,才將其安葬。
蕭山想到這些事情,在看到現在房中的趙瑗。
趙瑗現在還十分的年輕,臉上沒有一絲皺紋,嘴角帶著寵溺愛憐的笑容,正一筆一劃的教兒子寫字。他依舊還是那個有著雄心抱負的帝王,尚且沒有成為心灰意冷幽居深宮的孤家寡人。
蕭山覺得自己的心一陣陣的發緊,他一直以來,都把趙瑗當做一個可以投資的政治資本,即便是在對趙瑗有些心動之後,這種想法都從未消失過。
他往日極力的朝趙瑗靠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趙瑗以後會當皇帝,有機會改變南宋乃至整個民族的命運。
可是現在,蕭山竟然覺得,若是趙瑗能夠一直這樣幸福安寧的生活,不當皇帝也沒什麼。或者說,蕭山寧願他能夠這樣幸福的活到八十歲,也不願他成為皇帝以後,面對歷史上曾經的命運。
在這一刻,蕭山發覺自己在心疼趙瑗。
蕭山默默的轉身,他發現自己根本不用去解釋任何事情,因為,那些解釋最終會變成掩飾。或許就這樣才是最好的,自己失去了趙瑗這個可靠的盟友,卻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業。
蕭山朝著黑暗中走去,卻沒想到身後響起了趙瑗的聲音:“在外面站了大半天,怎麼不進來就走了?”
蕭山猛然回過頭,看見趙瑗已經抬頭,坐在書案後靜靜的看著自己。
蕭山道:“本來是有些事情想說,但後來想通了,覺得沒什麼要說的。”
趙瑗低下頭,淡淡的哦了一聲,繼續教兒子寫字。
趙愉卻扭著屁股從趙瑗的腿上爬了下來,跑出門去,拉著蕭山,道:“蕭叔叔,陪我玩兒!”
蕭山有些為難的看著這個小屁孩兒,正在想怎麼拒絕的時候,趙瑗身邊的老僕走了過來,將趙愉抱走了。
書房中僅剩下趙瑗一人,蕭山站在門外,想要離去,但一雙腳就好像灌了鐵鉛一般,根本挪不動半步。
趙瑗也沒理他,自顧自的練字。
蕭山在原地站了半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走入書房。他見到趙瑗寫的正是一篇《洛神賦》,筆法蒼勁,剛健有力。
蕭山道:“殿下的字寫的好!”
趙瑗依舊沒有說話,蕭山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靜靜的站在一旁。
一陣風吹過,趙瑗案頭的蠟燭晃了一晃,蕭山見書案邊放得有剪燭芯的剪刀,便拿起來默默的剪燈芯。
房中燈光忽明忽滅,趙瑗忽然道:“你的事情,我已經聽彬甫說了。缺軍費的話,我沒法幫忙!”
蕭山忙道:“不敢勞煩殿下,我也跟大哥說過不要多事,沒想到他還是說了。”
趙瑗放下筆,過了一會兒,道:“你為什麼要私自收下那些俘虜?”
蕭山沒有回頭看趙瑗,他的目光落在遠處的黑暗中:“我知道就在不遠的將來,宋金必有一戰。我只是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稍稍改變點什麼。”
趙瑗道:“沒用的。一千人,改變不了什麼!”
蕭山扭頭,盯著趙瑗,神色肅然:“我們老家有句話,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千人雖然少,現在看起來的確不能改變什麼,但它會發展壯大,將來一定會有用。現在是一千人,將來可以變成一萬,十萬,百萬!我朝軍隊是個什麼樣子,殿下也看到了,我想要將其徹底改編,讓其成為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軍!”
趙瑗道:“那你的打算呢?你現在連自己的性命都不敢隨便透露,有了戰功也不敢領,一千人尚且難以解決,還談什麼將來?”
蕭山想了想,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秦檜在時,他的確沒有辦法發展擴大,但是等他一死,必然自己能夠重見天日,現在的一千人,不過用來試行自己的想法,如果可行,等到將來必然能夠全面推廣。但他說道自己準備等趙瑗登基的時候,忽然止住了話頭。
他一直以來的打算,就是在趙瑗登基後自己能夠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