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清楚;蕭山的面龐輪廓分明;兩道眉毛整齊鋒利;眼皮卻在微微的轉動;顯然是真的睡著了,不僅睡著了,而且還在做夢!
趙瑗見到蕭山面臨這種情況,居然還能夠呼呼大睡,心中又感到十分的安慰,自己果然沒看錯人,他是有些本事的。至少在這種情況下,心理素質就很經得起考驗。
天尚未亮,蕭山便已經醒來,他見到趙瑗一身白衣,在眾兵丁裡過於顯眼,容易成為靶子,本來準備脫了自己的衣衫讓他換上,但發現不太合身,動起手來不方便,便去出去叫了一個和趙瑗差不多身形計程車兵,把他的外衫奪了給趙瑗穿上,這才整頓隊伍,準備發起攻擊了!
蕭山這一覺沒白睡,眾位軍士見主將高臥,一切都進行的井然有序。外圍防守警戒計程車兵成功的引誘了那些來騷擾的賊寇,其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陰謀之中。
在天色矇矇亮的時候,軍中的鼓忽然擂響,留在營地的兩百步卒加上週、金二人跟過來的潰兵,足有三百之眾,一齊大喊發起攻擊,因為是白天,人又少,號令根本不用那麼複雜,按照昨夜商議過的情況,頃刻間便將前來騷擾的小股賊寇包圍。因為兵力不夠,故意留了個口子,好放其逃跑。
那小股賊寇等到天亮本來準備撤退,卻不料尚未撤退就被人包圍,想也不想就朝著留出的缺口奔去。
小股賊寇人人騎馬,蕭山所部都是步卒,自然是難以追趕,待奔出二十多里,進入山谷的時候,蕭山遇險埋伏的步卒出現阻截。
蕭山所帶步卒隨即趕到,四方合圍,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解決戰鬥。
等到所有賊寇都抓住的時候,蕭山尚且好,趙瑗卻無比鬱悶。
昨夜因為天黑,對方虛張聲勢,蕭山估計的是對方有兩三百眾,今天等到檢視俘虜的時候,經過審訊,才直到對方只有八十人!!
八十人,竟然弄得上千人的隊伍幾近潰散。朝廷年年養兵,花費巨大,養出來的居然是這種廢物!
蕭山遇到這種情況好幾次了,跟趙瑗解釋:“那些士兵都是拿錢辦事,且又是打自己人,士氣不高,戰鬥力弱也是常事。往常平賊,也沒有遇到過對方在隔上百里遠就趁夜偷襲的事情,警戒性不高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也是原因之一。”
趙瑗默然不語,他想起秦檜曾經在趙構面前花言巧語:議和裁軍,節省花費,能夠裁掉無用的兵士,留下精兵良將,以備敵寇。
現在看來,事實已經狠狠的扇了秦檜一個耳光。這就是秦檜留下的所謂精兵良將,被八十人夜間突襲攪得兵潰如山。
趙瑗再次感到,如果讓秦檜繼續這麼下去,情況只會越來越糟。這才相隔不到七八年,當日岳家軍和金兵血戰,戰死不退的情況,就已經不復再見了。
如果再隔上一二十年,會是個什麼情形,可想而知。
蕭山沒有跟趙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因為他覺得這次賊寇來的不簡單。對方似乎深知官兵的弱點,用小股部隊擾亂大批軍隊,還能預先做到這一點,賊寇之中肯定有了不起的智囊,才能預先相隔百里,在官兵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打個措手不及,贏得第一場勝利。
蕭山審訊了那些俘虜,沒花太大功夫便弄清楚了妖賊的智囊團是什麼人物。
聽那些俘虜說,以前本來是常常打敗仗,到處流竄,卻在三個月前,來了一位白面書生,被賊寇首領王不破留下。自從那位白面書生來到之後,便成為王不破的軍師,出了不少的點子,此番“搶先突襲,擾亂敵軍,使其潰散”的計策,就是那位白面書生的主意。
蕭山對於俘虜口中的白面書生非常的好奇,想要詢問其姓名,一問之下,就感覺對方更加神秘。
賊寇之中,是有少數幾個人見過那位書生,其餘的人都沒見過,據說那位書生只呆在王不破的內院,從來不出來見人,更不要說知道他的姓名和來歷了。
既然打聽不出來,蕭山也沒有辦法,如何處理這些俘虜,卻也讓蕭山有些傷腦筋,依照副將和幾位隊將的看法,是將其殺掉,免得麻煩。但蕭山現在缺人手,他一共才不到四百人,卻要去剿滅上千人,還有一位厲害軍師的妖賊,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他準備把這些賊寇收編,雖然人數不多,但其有馬匹,還各個能夠騎射,戰鬥力是有的。
但偏將提醒他:朝廷不準招安賊寇,憑空多出這些人,兵餉和錢糧朝廷可不會給!
蕭山也不在意,只是暫時收用,周、金兩部雖然潰散,但其物資還在,比較充足。等到回去的時候在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