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徵收的新兵。
老兵方面,僱傭軍在三戰派出計程車兵最多,高達一百多萬,不過其中有六十萬士兵都是原來的俘虜士兵,損失最大的也是俘虜士兵,僱傭軍實際上的真正損失只有不到四十萬人,目前僱傭軍的老兵總數依然還有一百四十萬。
非洲軍,整編之後非洲軍人數不少,不過戰鬥力比起僱傭軍來要差上一個檔次。
不過經過三戰的洗禮之後,很多非洲軍也變的強大了起來,前後非洲軍一共出動了九十萬人,損失三十萬左右,剩餘的六十萬也都變成了老兵,從老兵數量上來說,非洲遠超印度。
目前,世界上兵力最多的國家就是非洲,一百四十萬僱傭軍,一百五十萬的非洲軍,加上新徵收的二百萬新軍,非洲武裝力量高達近五百萬人,其實,吳庸即使不列印度,各國也會先聯合起來排擠非洲,畢竟這股力量太可怕了。
想想僱傭軍的作戰力,想想非洲目前不次於各國的軍事技術,非洲真要想打哪個國家,可以說絕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抵禦住。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非洲和印度開戰大家只會拍手稱快。英法德等國本身自身兵力就不多,加上戰爭的損失,他們三國聯合在一起目前的力量還比不過印度。當然,軍事實力不是單純的計算人數,但在大規模的戰役中,人還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阿納託利夫斯基站在甲板上,眺望著蔚藍的大海,臉上帶著一絲微笑。
由安德烈推薦,加上老北極熊軍官的推崇,阿納託利夫斯基現在在僱傭軍中已經是少將軍銜,並且擔任著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員的重要職務,這次作戰,阿納託利夫斯基的第三艦隊是海軍主力艦隊。
在之前的秘密會議上,吳庸已經對阿納託利夫斯基有過承諾,只要這次戰爭獲勝,他回來就可以榮升中將,然後去和平軍校任教一年,回來之後就可以在總部擔任要職。
和平軍校是吳庸在幾年前創辦的一所純軍事化學校,吳庸明白軍事人才對一個軍事集團的重要性,由於缺乏教官,吳庸便在僱傭軍中設下了一個規定,任何人升任少將,都要進軍校擔任教官一年,升任中年也是同樣,而升任上將,則要當兩年的教官。
這樣做有一個弊端,容易讓軍內變成小集團化,只是吳庸現在實在沒有好的辦法,等以後人才足夠了,一定會改變這點,實行這個辦法也是被沒有人才給逼的。
好在吳庸和朱奇現在在僱傭軍的威望都非常的高,即使形成小軍事集團也不影響吳庸的統治,不過這總是一個隱患。
一百萬陸軍,加上七萬海軍還有三萬空軍,一百一十萬人已經向印度進軍,其中陸軍會走巴基斯坦這條路,對此印度對巴基斯坦提出了嚴重的抗議,只不過抗議沒用,巴基斯坦正樂意看著印度消耗實力。
幾乎是瞬間,世界人民的目光從結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立即轉向了這場非印之戰,很多專家也紛紛作出評論,是不是三戰還沒有結束,依然在延續。
不管外界的評論如何,這場戰爭實際上已經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即使印度不想打,吳庸也必須要打,不只是出自己一口惡氣,這場戰爭各方面對自己來說都會有好處。
1月3號,拉克沙群島,印度海軍截擊非洲貨輪的地方,第三艦隊首先抵達了這裡,和正在警戒的印度海軍第一艦隊直接碰面,隨後交上了火,海軍首先開戰,非印之戰正式爆發。
第三艦隊擊沉印度兩艘驅逐艦和兩艘護衛艦,並且還重創了一艘巡洋艦,不過第三艦隊也付出了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的代價,若不是有潛艇艦隊幫助作戰,這一戰恐怕僱傭軍的損失會比印度還要大。
這一戰之後,非洲海軍暫時後撤,並沒有透過海路對印度進行進攻,對印度戰爭的主力部隊還是陸軍,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
海軍這一戰隨後也被很多專家進行了分析,僱傭軍擊沉的敵艦多一些,但這是在艦隊力量強於對方的情況下造成的,僱傭軍海軍第三艦隊比接戰的印度第一艦隊幾乎強大了近一半,特別是還有潛艇部隊的幫助,這樣的戰果對僱傭軍來說實際上已經算是輸了。
對這種結果專家也分析出了原因。
僱傭軍陸軍強大,空軍次之,海軍最弱,這些全世界都知道,加上這裡是印度海域內,印度熟悉環境,僱傭軍海軍遠軍而來,又不佔有地利,無形中就已經吃了些虧。
最後,則是最重要的一點,在美國作戰的時候印度就出動過他們的海軍,印度海軍不說身經百戰,但絕對經過不少戰爭的薰陶。僱傭軍則相反,僱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