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欠萆詈竦那橐狻! �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百九十四章
儘管韓士誠的病來勢洶洶,看著很是兇險,但他做的手術按照醫生的標準來看,實在不算是很大的手術。不過對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來說,到底是在身上劃了一刀,傷了元氣。所以,直到過了1958年的1月中旬,韓士誠的身體才算是有了起色,在住院近兩個月之後,終於得到醫生的批准回家休養。
也許是在鬼門關前兜了一圈又回來的緣故,也許是狄爾森帶著傳奇色彩的貴族身世,又或者是兩個可愛的孩子讓韓士誠得到了每一個老人最期盼的兒孫繞膝之樂,化解了他心中最後那點怨恨,向來固執又認死理的他在出了院之後,脾氣變得平和許多。
出院那天,面對前來接他回家的女兒女婿,他沒多說什麼,只用很深沉的目光看了看兩個面帶不安與緊張的孩子,以沉默的方式默許了他們的迴歸。
韓士誠的變化讓眾人都感到了又驚又喜又奇怪,可他們誰都不想再去細究這背後的意義。對他們來說,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出人意料的最好結果,也是所有人心中期盼已久的結局。說到底,血緣是這個世界上最牢固與最堅實的紐帶,親情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感情,任誰也無法無動於衷。
1958年的2月17日,是中國農曆狗年的除夕之夜。這天下午,狄爾森一家應岳母之邀,驅車從紐約趕往波士頓共度春節。
春節歷來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最重視的節日,也是舉家團圓的時刻,因此,能夠一家人在春節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實在是讓期盼這個日子很多年的韓母極為高興。一個多星期前,她就已經讓傭人們早早的準備齊了各種春節的應節食品,又買了許多的紅燈籠掛在家門口和家中,增添了許多的過年氣氛。
病癒後不久的韓士誠心情也煞是不錯,在農曆祭灶的那一天,特意在自己的書房裡手書了好幾幅春聯和大大的“福”、“喜”字,讓傭人們分別貼到了各扇大門上。一眼望去,渾厚古樸的魏碑體春聯讓這個幾乎被大紅色淹沒的喜慶環境中又多添了幾許文化韻味。
臨近黃昏的時候,狄爾森和韓婉婷帶著兩個早就歡天喜地的孩子們來到了岳母家。韓家的傭人剛將大門開啟,思平和思安便像兩隻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歡鬧著,撒開父母的手,徑直飛向韓母身邊。
兩個小傢伙不但繼承了父母的優點,長得可愛又漂亮,還都生了一張逗人開心的甜嘴,每個人口中不斷的叫著“外婆、外婆”的,一個個都摟著外婆搶著撒嬌,直把韓母樂得合不攏嘴,笑得臉上都快要長出花來了。
“來就來嘛,帶什麼東西。家裡什麼都有,何必這樣麻煩。”
“過年嘛,怎麼可以空手上門,那多沒禮貌。要是讓爸爸知道了,肯定少不了又是一番數落。再說也方便嘛,反正放在車裡一起帶過來,不麻煩的。”
母女倆說著話,韓母抬起頭向他們的身後望了望,好奇道:
“咦,老大呢?他怎麼沒來啊!學校還上課嗎?”
“他剛轉學過去沒多久,聽說學業很重,功課也多,所以過節他說要在學校溫習就不過來了。不過他託我向你們拜年,說等學校裡的功課少一些的時候,會專程過來一趟看望你們的。”
“哎呀,過年也不能輕鬆輕鬆啊!這孩子啊,可真好學。回頭你告訴他,照顧好自己就好啦,不用特意過來。”
“好,我知道。”
韓婉婷一邊回答著母親的話,一邊將手中帶著的禮物和年貨統統交給了傭人之後,四顧周圍,沒有發現父親的身影,替丈夫脫了厚重的大衣後,轉身向母親問道:
“姆媽,爸爸呢?”
韓母摟著兩個孩子親個沒夠,聽見女兒發問,便沒好氣的道:
“他在樓上書房呢。他嘛,你曉得的呀,總愛搭搭架子的,你不上去請他,他可不會下來的。”
韓婉婷聽罷,噗嗤一笑,想了想,回頭對丈夫道:
“你陪姆媽坐坐,我上去叫爸爸下來。”
她轉身要走,卻被狄爾森一把攔住了:
“我去吧。過會兒就要吃飯了,你幫姆媽準備。我去請爸爸下來。”
“你,不怕嗎?”
狄爾森笑了起來,用手指輕輕觸了觸她的額頭,柔聲道:
“瞧你說的,爸爸又不是老虎,有什麼好怕的。”
“呵呵,萬一你有‘危險’,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