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分出陣營。卻絕不會因為陣營,改換道心。
因此正道之人,總要百般考驗心性,才能傳授大道之法,也是如此。
嶽傳山,顯見是正道中少有的異類之一。他的道心,或可為正,或可為邪。但不拘如何,他總比王蒙先走了一步。明白了自己本心如何,再不像王蒙一般,心中紅塵波濤翻湧。
“走吧。”完成了屠村滅寨之言,嶽傳山抓著王蒙的衣領,直接沖天而起。
王蒙還在痴痴傻傻的辯證自己的一顆本心。卻沒聽見嶽傳山的喃喃自語;“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這一遭,算是還你的利息。只是你究竟是跨過去成就大道,還是沉淪中落為凡俗。就看你自己的了。道心的磨練,沒有任何人,能夠幫的上你。”
ps:小蘭這個故事,是從天涯看來,經過一定的潤飾,真實性如何,只要有社會經驗的書友,自能明斷了。另外,道心之說,純屬小說家方言。各位一笑置之便可。
『:』
第一百四十四章天龍梵唱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
“盧伽帝,伽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羅摩羅”
一聲聲好似歌兒般的經文梵唱在王蒙腦袋中不斷的迴盪。98洪亮的梵音一遍遍的洗滌著他腦海中繁雜如泥沼般的思維。將他的意識漸漸的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王蒙的眼前,一座漆金的阿彌陀佛像端坐在他的正前方,千古不變的微微笑容凝視著他,配合著周遭洪亮震人心魄的梵唱,讓他感覺自個似乎真到了西天聖地,極樂淨土。只要自個道一聲皈依,便能直達彼岸超脫。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但王蒙卻皺起了眉頭,他內心飛速的念起了“靜心訣”。不過須臾功夫,整個人的神智就在咒文的幫助下完全清明起來。
這是一座佛殿,王蒙端坐在大殿之中,他的前後左右都坐滿了光頭的和尚,和尚們盤腿閉目,手中拿著木魚,一邊敲擊,一邊念著《大悲咒》。
他們的聲音古怪而好聽,似歌似詠,充滿韻律,句句梵文不斷的勾起人心的共鳴。
一聲大笑忽然打破了這傾清心的梵唱,嶽傳山的聲音從殿外飄了進來。
“怎麼樣?智明,我說了他是個假和尚吧。你別瞧他也是個光頭,他的心裡可沒半分慈悲之心。”
王蒙忽的轉過頭去,看見一身月白色古舊長袍的嶽傳山,正與一名黃袍袈裟的大和尚站在一處。
那被稱作智明的大和尚低聲唸了一句阿彌陀佛,笑著回道:“人人皆有慈悲之心。這位王施主乃是有佛性之人。只不過塵緣未了,此刻還入不了佛門罷了。”
“佛性?你見誰都說有佛性。你們佛宗就是葷素不忌,便是個混世魔頭來了,那也是個有佛性的。”嶽傳山說著大步走進了佛殿,當著數十唸經和尚的面,毫不不諱的與王蒙說道。
“現在感覺如何?心裡可曾清淨了些?我也沒有想到,你悟道居然悟的這麼深。若不是我及時帶你來淨居寺求這幫光頭出手,用天龍梵唱將你驚醒。只怕你還沒悟出道心,肉身就已經兵解了。”
嶽傳山幾句話中,包含了許多資訊。王蒙也是整理了好一會兒才明白了自己剛才的處境。
他在跟著嶽傳山去屠村滅寨之時,看到嶽傳山的所作所為,心有所感,忽然間就進入了一種悟道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對修士來說十分寶貴,有些人一生也難得碰上一次,但卻也並非一定是好事兒。
因為這種“悟道”狀態,乃是整個心神都被自己“迷惑”。也就是心念不純之人,在腦海深處被紛亂的念頭捆縛住,如果不能清除這些念頭,整個人的意識就永遠無法清醒。對凡人來說,就是植物人。而且陷入悟道狀態中的人,根本無法藉助外力。沒有任何能夠給予他幫助。就像渡仙戒中的阿苦也幫不了王蒙一樣。什麼都只能靠自己。
但凡事有弊有利,若是修士能有大悟性,大毅力斬除了這些念頭,主動甦醒過來。那這人的道心境界就會突飛猛進。甚至直接悟通仙道,白日飛昇也說不定。
嶽傳山痴迷道心磨練,對於“悟道”這種狀態機緣可謂珍若至寶。但眼下他寧可幫王蒙破了這機緣,也要將他從“悟道”中驚醒回來。顯然認為王蒙已經有了極大危險,不得不做了這番下策了。
“我陷入其中多久了?”王蒙瞭然了自己的處境,立刻反問嶽傳山。
“十天。”嶽傳山苦笑了一番:“咱們修士不到混元金丹的境界,身體就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