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弄來很多臺,改造後的,然後再讓人學這種技藝,還有一個專門的屋子用來織布。最後才跟王丫道:“小丫,我覺得還是一尺賣一兩吧,這樣一來,一丈就賣十兩,一匹布。四十兩,不貴,不貴!”
確實是不貴,這是在小青瞭解到高階的絲綢市場以後的定價,拿著小青手裡的布跟其他的布對比,跟那種特別頂級的絲綢比,都有一拼之力,而價錢,卻不過是那頂級絲綢的零頭而已。
王丫卻覺得這個價錢這麼高,會沒有人買,不過,見小青這麼自信,王丫也沒有說什麼,雖然小青面上沒有說話,心裡卻覺得很受用,因為這是王丫對小青的一種信任。
王丫會有這種想法,還是因為王丫根本就沒有完全的瞭解古代,或者說,是對那句古詩的瞭解不夠徹底: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古代,貧富兩極的差距是極大的,那不是一點半點,所以,古代從來不缺的就是這樣的兩種,窮人,跟有錢人。
其實,做這種絲綢確實是費時一些,在現代的話,這種絲綢也是賣的比較貴的,因為比較費時,在古代,自然更是如此了,小青讓莊頭組織了莊子裡的婦女全力以赴的開始織布,在學會了以後,當然,小青也要求大家慢工出細活,一定要保證質量。
等到這些事情都上了正軌,農莊的事情卻從來少不了,這不,第二批養蠶的活計開始了不說,棉花也要成熟了,因為他們的棉花特別的大朵,肥料足,更主要的是蟲子基本上都被消滅了,沒有來禍害棉花,所以,這些棉花的質量顯得出奇的好。
一畝地可以產三百斤的棉花,前面有一百五十畝,後面還有兩百五十畝,總共可以得到一萬兩千斤的棉花,這可不是小數目的。本來,小青是打算賣棉花的,這些是上等的棉花,中間也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增值的,小青都打聽好了,就按照上等棉的價錢,甚至略低一些都可以的,但是這附近卻沒有賣棉花的人家,也有外地的貨商肯要的,但是價錢比較低,也確實是,若是這個貨商買了棉花,還要運回去再織布,織完了再賣,價錢高了,還真是賺不了錢。
幾經周折,小青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最後一氣之下,小青跟王氏商量,能不能再買一些僕人回來,在莊子裡開個作坊,那些棉花就由莊子裡的人自己生產了,然後再拿出來賣,這樣一來,錢還能多掙一些呢。
王氏聽說了以後,也覺得若是賣給外地的商人,價錢太低了,那個棉花,王氏看過,只要是織布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棉花是上等的棉花了。
王氏就讓小青去看著安排,到時候把賣身契給她就行了。
這邊,小青又在農莊裡開了個新作坊,還又找了剛剛建好宅院的原來的施工隊重新回到王家莊施工,為了以防萬一,小青乾脆讓他們再在空地上,多建幾座房子用,省得以後要用人了,這裡缺房子,那裡缺房子了,實在是麻煩。
小青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五六個人,要不是有助理幫著他,他都忙不過來了,這不,建好的宅院,就被王丫起了名字叫做五號宅院。
五號宅院開業了,小青要做宣傳,還要找新的僕人加入農莊,還要訓練新來的人,本來他還打算依照王氏所說的以後還是開個菜鋪的,但是目前來看,是沒有這個精力了。
一通忙活以後,小青終於把買來的僕人都安置在莊子上了,這一次,王家莊是增加了十個男僕,二十五個女僕,男僕全部都挑選身強力壯的,懂得農事的,女僕呢。則是讓容嬤嬤幫著挑選,然後再找人培訓了一番,畢竟這個棉花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價錢,小青都不打算喊高了。也不過是照正常的棉花價格來賣,現在就是讓這些人日夜生產這些棉花。
這樣一來,加上莊子上的孩子們,還有莊子上的婦女一起,總算是湊足了足夠的人數。
多了這些人的加入,莊子上的活計也沒有減輕多少,主要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這不,這些人加入進來,本來莊子上的人還認為能輕鬆一把,等到棉花摘完了。交給另外的半邊天以後,莊戶們卻還是不得停歇。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眼看著夏天過了,秋天來,孩子們自然是要忙著撿柴火了。亦或者向附近的農家買。
而大人呢,典型的種菜忙。四百畝的地被分成了幾部分,每部分,按照不同的時節都給種了蔬菜下去:芹菜,在秋分的時候種了一百畝。在九月上旬播種,五十畝,蠶豆,種了兩百畝,韭菜種了四十畝,大蒜種了十畝。
這還沒完,那原來被圈起來,一直都沒有用的溫泉地區也正式投入使用了,挑選了幾個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