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1 / 4)

小說:原配嫡女 作者:白寒

老者拿起銀子掂了掂,隨後又一一咬了一口,這才笑眯了眼,道:“行。請問幾位行李在何處?咱們裝好了就走。”

三輛馬車,一輛是讓溫宥娘與冬梅坐的,另外兩輛便用於裝三十家丁的衣物。

幾位主子的,先堆在溫宥娘所乘的馬車裡亦可。

溫宥娘看了看,便道:“不若我也騎馬,那馬車用來放置各物,倒是正好。”

江南與京城不同,江南的大家多為讀書人家,亦有世家,然而小娘子當街騎馬的卻是不多。

這便是甚少來江南的張家四爺也是知道的,因此皺眉,但看到幾輛馬車確實只能裝下貨物,也只能同意。

然到底不好讓溫宥娘騎在馬上,就道:“碼頭離城中亦是不遠,咱們徒步走去也行。你與冬梅便坐在馬車前就好。”

旁邊車行的老者聽到此言,就道:“諸位,碼頭離城中並不遠,不過因來往客船較多,走與騎馬也沒甚差別。”

江南的人口,是京城完全無法比擬的,就是碼頭之上,每日來往流動者不是上萬便有數千,加上各自擔著的行李,裝貨租用的馬車

從碼頭到城中道上白日裡基本上是摩肩接踵,不論是馬車還是騎馬,速度都與步行無異。

老者這一番解釋,溫宥娘便決定乾脆用走了。

鄭洵見雙方談妥,亦將所帶行李裝上了馬車,便上前來道別。

“諸位回來之時,直接來碼頭尋鄭家便是。鄭家在江南碼頭亦有別院,與直隸一樣,只朝著這個方向五百尺便到。”鄭洵指著自家別院的方向道。

“又或者直接在城中尋鄭家的店鋪也可。”鄭洵又添上了一句。

張家四爺頷首,抱拳,“多謝。”

出了碼頭,果真與老者說的一樣。

碼頭至城中的道路,因各地商賈所用得多,在修建上頗為用心,在幾家大戶的集資下,修建的大道可共行三輛馬車,下面鋪有平整的石磚,豪華不低於京城的那八條主道。

馬車行走在石磚之後,十分平穩,亦不用擔心車上若裝有貴重物品被抖壞。

道被自動分為了兩邊,一邊來一邊去,就是沒有特殊的標識,來往的人群也能自動排序,不多超半尺。

因此雖人多,卻也不至於無故堵塞,只是朝前走得過於緩慢。

這是溫宥娘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穿著各色衣物,雖大多都是麻布,然而各地風俗不同,著裝不同,髮髻也不同。一眼望去,十分眼花繚亂。

因此也算得上是大開眼界,一飽了眼福。

旁邊的老者見溫宥娘那驚訝的神色,心中也不禁自豪,說道:“待進了城中,才算是到了天堂。”

此天堂非彼天堂,這裡說的是天人住的地方。

老者的話明顯有著誇耀的成份,然而等慢慢走到城門前,拿出了路引,進入江南城,再一看,卻知老者並非虛言。

溫宥娘已穿越十餘年,上一輩子的高樓大廈,紅綠霓虹早已經被埋在了心底,整個審美與大隆日下的白姓並無差別。

因此在進入江南城後,乍一看見江南城中的繁華,不由得像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一般咋舌。

江南的繁華與京城不同。

京城中因著皇宮的巍峨,整個京中的建築都蔓延著一種威嚴莊重之感。除皇宮內的天星樓外,不許任何建築高過皇宮外城,免得有窺視帝居之嫌。

而江南城中卻是不同,一入江南城,溫宥娘抬頭望見的便是名滿大江南北的朝陽樓。一層一層的琉璃瓦閃著耀眼的光芒,屋簷上吊著的銅鈴,在微風之下輕輕搖擺,發出悅耳的撞擊之聲,隱隱的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獨立於喧囂的人馬聲,直入耳廳。

與朝陽樓相對的是另一頭的登高樓,有七樓之高,居於江南城府衙之中,頂樓有四人駐守,以觀全城。若有事發,便一眼便知。

剩下的建築,於大道兩邊,亦有兩樓、三樓、四樓不等,布莊、銀樓、瓷行、繡樓扽等等,各有特色,樓外幾色長幡飄蕩,絕無雷同。

有孩童或少女、少婦、小廝、壯丁,執扇、手絹、長幡等立於門前吆喝,此起彼伏,聲聲不息。

至直道轉角處,亦擺有小攤,餛飩、烙餅、包子、饅頭、小面等,蒸籠一開,鍋蓋一掀,頓時香味遠飄入眾人鼻中。

引得行人側目,肚鳴聲起,為旁人所聽,便紅著臉上前買上一二。

“這家的羊肉包尤其好吃,小郎君若是餓了,可以買一兩個嚐個鮮。”走在前面帶路的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