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約有七八千的流民湧到大淵邊境,其中半數被阻攔後失望返鄉,剩下的一半人中大部分死在戍邊軍刀槍之下,只有最後留下的一千多人得以透過阻礙進入大淵國內,這還是某位大人物數次哀求先帝才得來的結果。”
言離憂心裡是喜是悲混沌不明,愣怔了好一會兒才道:“那孩子說是一個好心的仙子趕走戍邊軍救了一眾災民,在你口中卻又成了某位大人物。說什麼仙女當然不可信,但這種剛過去幾年的事情,鐸國災民們不至於記錯到這般離譜地步吧?”
“我哪有說他們記錯了?如此重要的恩人,就算是我錯了那些災民也不會記錯。”方才些許黯然的表情再復亮色,楚辭淺笑,又是滿眼滿身的雅緻風華,“言姑娘不妨想想,假如我說的和鐸國災民說的都沒有錯,那麼當初幫助鐸國災民渡過難關,被他們奉為仙女的人,最有可能是誰呢?”
聰明人都有喜歡賣關子的臭毛病,溫墨情如此,楚辭亦是如此。言離憂滿腹惱火一掃而空,翻了翻眼皮表示不悅,隨後還是屈起手指抵在唇邊苦苦思索起來。
一心忙著生計的鐸國百姓對大淵不會太瞭解,他們把救命恩人成為仙子,一是表達尊敬感謝之意,二來也能說明這位“仙子”頗有些容顏姿色且年紀不大,不然頂多是“仙姑”、“女菩薩”一類。年輕貌美又是楚辭口中的“大人物”,這樣的人在大淵近期歷史中絕對不多見,包括驍勇颯爽的桑英將軍都難列其中,那麼除此之外還會有誰呢?
“能說服先帝的人,也是言姑娘認識的人。”楚辭適時提示道。
思緒稍有混亂,言離憂急忙閉上眼努力理清思路,順著楚辭的提示繼續推測。
剛愎自用,貪圖享樂,昏庸無道,這些都是百姓對先帝的評價,似乎很少聽見溫墨情等人提起先帝信賴誰、倚仗誰,若說關係極其親近足以說服先帝改變喜惡的,除了當年號稱百士之首的楚辭外,也就只剩下
突兀想法把自己都嚇了一跳,言離憂倒吸口涼氣,難以置信地瞪圓雙眼:“難道是青蓮王?!”
這樣的回答言離憂實在不願相信也沒道理相信,可是偏偏楚辭點頭了,乾乾脆脆給予肯定回應。
“沒錯,勸阻先帝併為鐸國災民求情的人,正是青蓮王。”
“這怎麼可能!”言離憂想也不想,幾乎是條件反射版抗拒著令人震驚的真相。
青蓮王言離憂,那是被天下唾罵的禍國妖女啊,人人都說她媚惑君心致使大淵前任皇帝浸淫聲色犬馬不思朝政,更有諸多她進獻讒言、禍亂天下蒼生的傳聞漫天飛舞,這樣一個充滿謎團,讓溫墨情恨不得除之後快的女王爺,怎麼會是拯救可憐災民的善良仙子?!
楚辭並不意外於言離憂的大驚失色,倚著溼漉漉的樹幹稍作休息,柔軟巾帕仔細擦去長笛上幾點汙泥,面色一如既往從容淡然:“言姑娘對青蓮王的事瞭解多少?只限於從別人口中聽來的傳聞嗎?也許有些話聽起來很奇怪,但不得不說,看似距離青蓮王最近的言姑娘卻和普通人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蓮王其人。”
“一個人、兩個人說,或許是不實傳言,但天下人都說她的惡,她豈有冤枉的可能?”言離憂固執搖頭,“我不瞭解青蓮王,卻也不會相信她是好人這種荒唐說法,至少我知道,定遠王妃和大公子的悲劇都是青蓮王一手造成的。事實勝於雄辯,縱是青蓮王出於某些我所不理解的原因幫助了鐸國災民,那也不能說明她就是好人。”
與青蓮王有著酷似的容貌聲線,至今身份不明還揹負著嫌疑,這番話由言離憂說出來實在有些微妙之感。
楚辭不知為何嘆了一聲,低下頭憐惜地輕撫長笛:“別人的話言姑娘可以不信,殿下的話,言姑娘也打算當做謊言嗎?如果言姑娘稍加留意就該記得,殿下先前不止一次提起,他所認識的青蓮王並不像傳言中那般惡毒不堪。”
當溫墨疏被拋到面前作為佐證,言離憂再一次啞口無言。
她相信溫墨疏,從心底裡信任他的每一句話,所以她無法堅持說青蓮王就是惡人——她的確想起來了,溫墨疏是第一個為青蓮王感到惋惜,是第一個說青蓮王不似傳言形容那樣該死的人。
矛盾時該以誰的話為準呢?眾口一詞?還是溫墨疏一個人的徒勞辯解?
言離憂忽然發覺,太多太多的事她自以為很瞭解卻根本不瞭解,從宮廷到江湖,從愛她的人到她愛的人,就連她如迷霧般無法揭開的身份一樣,誰也說不清,誰也撇不明白。
楚辭沒有再多說什麼,默默起身繼續穿行於沒有現成道路的密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