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目前,還沒有對人體進行類似的實驗。不過,可以說,對老鼠有益的現象對人同樣適合。在日本的沖繩島上,居民傳統的飲食習慣為低熱量,高蛋白質,結果,島上百歲和百歲以上的老人是日本其他地方的40倍。

心跳慢壽命長

心跳與壽命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聯絡?心跳慢的人是否比其他人壽命長些?這是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系第一內科的林博史講師目前正致力研究的一個課題。

“類似壽命短暫的老鼠這樣的小動物,心臟的跳動特別快,而作為動物界長壽者的馬和象,它們的心跳則要慢得多了。”時間生物學的這一公式,揭示了體重、心跳數與壽命之間的關係。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類也存在類似現象。因此,透過適當的運動鍛鍊身體,增大心臟的耐受力,控制心跳數,也許將成為人們延長壽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林博史講師透過蒐集大量第一手資料,對心跳與壽命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體重僅30克的鼴鼠,其心跳數高達每分鐘600次,體重1。8公斤的貓,卻一下子減到了每分鐘200次。體重80公斤的人,每分鐘平均心跳80次,而重達3噸的大象,每分鐘僅心跳20次。研究表明,心臟的跳動週期(完成一次收縮、擴張過程所需的時間),與動物的體重成反比。此外,健康人群中,體重50公斤者的每分鐘心跳數為90次,100公斤者則為75次。由此看來,人的體重與心跳也存在著類似的反比例關係。

如果假設人的平均壽命為80歲左右,在綜合考慮了日常生活等諸多因素之後,林博史認為,人一生的心跳數在15億次至20億次之間。當心跳數達到一定極限後,壽命便自然終結。

無論不同動物或個體間存在何種體重差異,心臟每跳動一次消耗的能量均為一焦耳,由於體重增加,會導致心跳數相應減少,動物的代謝週期也隨之拉長。每一單位時間能量消耗的減少,為延長壽命創造了良好條件。相反,如果體重過輕,則會導致壽命的縮短,但肥胖會加大心臟負擔,成為影響健康的潛在威脅。因此,由肥胖引起的體重增加,則是必須加以控制的。

那麼,怎樣才能放慢心跳呢?林博史認為,各種跑步鍛鍊十分有助於減少心臟的跳動次數。在現實生活中,缺乏這種運動的人稍稍動彈一下身子,心跳便會一下子加快,停止運動後也往往要喘上好一陣子時間。平時經常鍛鍊者,心跳不會出現明顯的加快。即使劇烈運動後,心跳也能很快恢復正常。只有堅持鍛鍊,才能保持強壯的體魄和適宜的體重,使心臟能適應各種劇烈運動,避免出現心跳加快的不良反應。此外,心臟一旦出現異常加快跳動,應及時查明原因,進行對症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過度勞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對於酗酒等“玩的就是心跳”的不良生活習慣,則不宜倡導。因為保持合適的心跳,有助您的健康。發現“死亡激素”

國外科學家們發現,死亡與一種生物自身產生的被稱為“死亡激素”的物質有關。

生物學家們對章魚的試驗證明了這一點。章魚是生長在海洋裡的一種兇殘動物,除了食殺其它魚類外,還經常與同類廝殺。奇怪的是,雌性章魚從排卵的第六天開始,就一反常態,變得極為溫順,開始絕食,全心全意地孵化魚卵。經過40多天,它的兒女們一旦被孵出,這條雌性章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雌章魚為什麼會在生兒育女後悄悄地死亡呢?為了揭開這個秘密,科學家們對不同種類的章魚進行了對照研究,同時進行大量的解剖實驗。原來,奧秘就在章魚的眼窩後面的一對腺體上。這對腺體到了一定時候就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導致章魚自身死亡。生物學家稱這種化學物質為“死亡激素”。人類有沒有類似章魚的這種“死亡之腺”呢?經過研究發現也是存在的。不過人類的“死亡之腺”不是長在眼後,而是長在人腦之中。人腦內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腺體——腦垂體,它雖然只有5克重,不如一粒蠶豆大,卻調節、控制著人的生長發育、生殖及新陳代謝,重要的是它還促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人類一旦缺少甲狀腺素,就會感到渾身乏力,也和雌章魚一樣不想吃東西。而且一旦甲狀腺素停止分泌,人就會衰竭死亡。科學家的研究證明,人的腦垂體也定期釋放“死亡激素”。“死亡激素”影響人的生命,從而使人走向死亡。

為了證明這一點,科學家又用年老體衰的大鼠做了對比試驗。把它的腦垂體切除掉,為了不影響其它激素的分泌,同時對大鼠移植人工甲狀腺素。奇蹟出現了:老年大鼠的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系統竟然恢復了青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