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賀六究竟是個什麼意思,你們還不清楚嗎?賀六要離開長安,來不來與本宮辭行,本宮難道很在乎麼?這李十七娘不惜算計賀六也要親自跑一趟,這是為什麼?”
采綠道:“奴等雖然知道,可外人並不知道,李十七娘若只聽了長安謠言,又見賀家郎君對阿家的上心,想要親眼看一眼阿家也是應有之理吧?”
元秀搖了搖頭:“若是平時,倒是沒什麼,可你們想一想,咱們這回上山來,除了陪大娘避暑,還為了什麼?”
採藍和采綠對望一眼,有些明白了:“任秋之案!”
“迷神閣那件案子疑點重重,連皇家都被捲了進去,河北三鎮也脫不開嫌疑,原本,賀夷簡併賀懷年久滯長安已經引人注意,如今李衡家的女郎居然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跑了過來,三鎮之中,倒與兩鎮節度使的親生骨肉碰上了此案,你們說長安這潭水,豈不是要更混了?”
“阿家這麼說,奴卻愚笨,還是不明阿家之意。”采綠沉思片刻,認真的道,“阿家的意思是,李十七娘在這時候親自來山中拜會阿家,是為了表明任秋之案與河北無關嗎?但阿家為什麼要相信她?”
元秀拿扇子點了點下頷,杏眼微眯,道:“她不用本宮相信她——任秋之案,本宮插話的地方也不大,孟光儀經手的案子,就是叫五哥去做手腳怕五哥也要頭疼,這些子忠臣直臣,一旦迂起來,那是比什麼都執拗!”她指了指別院大門方向,“李十七娘親自過來,說了方才那幾句話,無非就是藉著此行,向長安表明她悄然前來關中,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兒女私情,任秋之案,只是恰好碰上,說到底,她不是要本宮信她助她,她到別院來,只要本宮肯見她,就是如了她的願了!”
采綠眼珠轉了一轉:“這別院裡可沒什麼人認識她”
“那些禁軍呢?”元秀還沒說話,採藍卻嗤笑道,“綠娘傻了,咱們對趙郡李家的女郎們不熟悉,禁軍裡面有世家子可是認識她們的,方才郭旁請人過來奉茶時,若有個認識她們的禁軍問了問,也不至於弄錯了。”
說到這裡,採藍向元秀欠了欠身,“郭旁代阿家送客差不多也快回來了,阿家是在這裡處置了他再回後面嗎?”
正說著,外面郭旁一臉苦色的走了進來,耷拉著腦袋行禮請罪,元秀在這段時間已經轉了幾個念頭,此刻便溫言道:“不過是巧合,這樣巧的事情究竟不多,此事也不用深究了。”
“多謝貴主,只是僕實在太過疏忽,幸虧那女郎雖然與綠園的主人同姓,也是臣下之女,並非歹人,否則僕何以對聖人交代,縱然死於法場,又如何去見泉下舊主?”郭旁懊惱的道。
“說起來綠園與紫閣別院同在紫閣峰,李家人難道不常過來住嗎?你在別院中這些年居然也不認識她們家的女郎們?”元秀疑惑的問道。
郭旁被採藍示意起身答話,他先謝了恩,垂手稟告道:“回貴主,是這麼回事——原本這紫閣峰上因可遠眺高冠瀑布,加上風景出俗,乃是圭峰山中風物翹楚之地,從本朝初年的時候就有許多人陸續在此建有別院。”
元秀點一點頭,示意他繼續說,只聽郭旁道,“後來到了懷宗皇帝時,當時敝主哦,是郭家因太皇太后的緣故極為興盛,郭家家主想為膝下女郎建別院陪嫁時,也看中了圭峰山這一帶,只是貴主請想,從本朝初年至今,加上本朝何等繁華,長安乃是帝都,朱門綺戶不知凡幾,圭峰山諸峰早已是別院連綿”
“那為何如今整座峰上只有四座別院,還是加上紫閣別院?”元秀吃驚的問道。
“當時郭家家主打算將別院都建在圭峰山諸峰之中,這樣將來諸位女郎及郎君即使成家,避暑時也能便於往來聯絡。”郭旁先說了一句,復回答她,苦笑著道,“郭家家主這個打算不知道怎的傳了出去,那時候太皇太后還在,貴主想來也知道不必郭家出手,自有人幫著將圭尖峰上的別院遷走,空出地方來了。”
元秀皺起眉,郭旁說的太皇太后,乃郭家之女,懷宗皇帝的祖母,其壽極高,歷七帝,至懷宗一朝末年才離世。這位太皇太后據說性情與薛娘子差不多,都是典型的夢唐女郎,潑辣大膽,對郭家一向照拂——她雖然是懷宗皇帝祖母,但懷宗皇帝卻非其子所出,與之並無血緣,加上懷宗皇帝的親生祖母當時還在世,因此哪怕懷宗皇帝素喜修道,對這個祖母也不是很尊敬,只是當時宦官專政,王太清隻手遮天,卻對郭太皇太后十分尊敬,因此郭家聲名赫赫,一時之間,在關中風頭幾乎將幾家傳自春秋的望族都壓了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郭守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