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剛說:“可別這樣說,我們現在沒這個實力。人家說不定還在想著把我們吃掉呢。不過,這些都還是猜測,在沒有證實之前,不要說出去。”
“但是我們要採取應對措施啊。”
貴玲說。
“措施是一定要採取的。但我還沒有好辦法。今天晚上我請客,大家喝酒,好好聊聊,看有沒有靈感出現。”
強輝那邊的安徽商會籌備機構有周志民的資料,志剛叫強輝給發過來。周志民是初中畢業,來上海已經十幾年,做過建築工人、工頭,承包過工程,現在做鋼材貿易,有一定實力,估計在1億元以內的身價。他這個會館的場地,原來是堆放鋼材的貨場,後來他的鋼材生意搬到寶山區一個大型鋼材市場內,這塊地皮就建了一些廠房出租,同時建了一個會所,叫東鄰會所。志剛一看這個名字就好笑,明顯是拾人牙慧、東施效顰。如此沒有創意之人,難怪會使用這種兩敗俱傷的競爭手段。
晚上喝酒,強輝和玉琴、吳民也來了。志剛看著玉琴和吳民那親熱勁,心想這玉琴還真的談戀愛了,可喜可賀。
第136章 周志民其人
強輝知道一些周志民的情況,說:“這個人喜歡交際,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從他能讓報紙刊登對他有利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來。我認為,他對臨村會館不會有致命威脅,因為他不具備這個能力,但就怕他採取兩敗俱傷的無賴手段:我做不好,你也不要想做好。”
志剛問:“有沒有和他直接溝通的可能?”
“這個可能性有,不過現在不是時候。等他碰一鼻子灰了,我們再和他溝通。”
“不過到那時候雙方的損失就都造成了。臨村會館雖不致於要命,但也會傷元氣的。”
“是啊,但也只能這樣。有些人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讓他造成一定損失他還牛氣沖天呢,沒法溝通。即便勉強和他溝通了,他也會提高談判價碼的。”
“這樣看,我們就只有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了。”
“對。不過窮寇莫追,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合作,把編號為002的臨村會館牌子掛上去。”
志剛看一眼貴玲,說:“你和貴玲想到一塊去了。你就這麼有信心?”
“走著瞧吧。”
在相距10裡不到的東鄰會館裡,周志民此時也在喝酒,和報社副總編李世勳、記者祝麗,一位政府官員,一位銀行副行長,還有幾位企業家。
周志民做事有一股子韌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剛到上海時,因為不會講上海話,處處受到歧視,找工作都不容易,他便下狠心學上海話。每天早晨到公園裡溜噠,留心聽晨練的老頭老太講上海話,回到住處就閉門苦練。一個月不到,周志民就能講一口純正的上海話了,連上海人都聽不出來。
有一次他騎摩托車超速,被警察攔下來了,同時攔下的還有一個人,他張口就是上海話:“啥哩事體?”
警察一聽他是上海人,便對他揮揮手,叫他走,叫另一個人把駕照拿出來。他肚子裡狂笑著一踩油門就絕塵而去。
就是憑著這股子韌勁和狠勁,周志民從一個小小的泥瓦匠,幹到班長、工長,然後承包工程當老闆。在做建築工程中,認識了鋼材供應商、福建女老闆蔡明英。蔡明英三十多歲,已經離婚三年,風情萬種,很快就和周志民成為情人。周志民給從農村帶來的老婆一筆錢離婚了,和蔡明英結婚,兩人便一起做鋼材生意。
做會館是他老婆蔡明英的主意。福建人在上海做鋼材生意的人特別多,辦會館的也多,當然,這些會館多數不對外營業,不是為了賺錢,但蔡明英知道,多數會館都是賺錢的。因而,當那塊堆貨的土地空出來時,她就想做一個會館,首先是提高身份,有面子,畢竟有一個自己會館的老闆不多;其次是當一項業務來做,現在經營不好的會館很多,對擁有者來說是負擔,如果兼併一些會館,改造成自己的連鎖會館,前景將不可限量。
周志民支援老婆的想法,他佩服老婆的腦子,覺得她天生是做生意的料。會館還在裝修時,他就和老婆商量,要想把東鄰會館做到全市連鎖,最大的障礙就是鄰村會館。本來,一個鄰村會館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問題是它的經營者非常有創意,妙招迭出,估計很快就會到處佈局搞連鎖。必須把它消滅在萌芽中,東鄰會館才有未來。最關鍵是要讓鄰村會館的經營者失去這個會館,離開這個領域,到別的地方去施展他們的創意才能。
第一步就是利用媒體把鄰村會館名聲搞壞,讓它沒法經營,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