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旁人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銀錢,可也不能叫旁人說自己沒捐錢不是!
錢捐了物捐了,到了這會子,大傢伙又悟了。
名利名利,既然大老爺當官不為利,那就肯定為著名了。
既是這樣,知道了方向,那以後就只管往這上頭髮力也就行了。一時間,倒是沒人覺著心疼了,到底走上了正道兒了不是。
名啊利啊的,蘇慎這會子還不曾想到。
不過看著眼前的賬簿子,倒已是有了想法了。
和師爺稿籤等人商議後,又回來和可貞商量,是不是給養濟院幾處買些田地,然後收取田租來救助需要救助的鰥寡孤獨貧窮無親的百姓們。
畢竟,雖說養濟院等都是官辦的慈善救助機構,經費主要靠政府撥款,基本都是在地丁項下動支。可到底由於財力有限,難免會有力有不逮不敷養贍的時候。而官紳富商的募捐,雖然歷年都常有。可看看那些賬目,七七八八的,錢都不知道往哪用了,就已是不剩什麼了。
既然這次捐了這麼一大筆錢物,那就索性買些公田。起碼不管以後發生什麼事兒,有這些公田在,但凡不是荒年,吃飽肚子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蘇慎有這樣的想法,可貞很理解。
古語說,“寧送三石糧,不讓一寸田”。
百姓的土地情節自古有之,尤其是農民,更是把耕地視作命根子。
養濟院等等的慈善救濟機構名下有了自己的田地,確實更有了一重保障。
只不過,如果人心依舊不古,管理依舊鬆懈。那別說有田了,就是躺在金山上,那都不中用。
這個道理,蘇慎自然是明白的。所以購買田地的同時,又和師爺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