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交給了可貞,可貞沒有收起來,能穿當即就穿了身上,直到漿洗髮硬了,才疊起來好生收了箱籠裡。
原本還想著,也不知道有沒有再見一日了。
不過說到底,不是世事無常,而是緣分匪淺,誰也沒有料到她還有一天會回到掖縣。
而自打知道了蘇慎會被外放掖縣後,可貞頭一個想到就是薛氏。
後來去湖州時候,她也特特為了這個和林氏商議過。
可貞想著到了掖縣安定後,就去找找薛氏,和她懇談一番。若是她同意去湖州,那自然是好,她會派人送她回來。若還是不想去,那就把薛氏接到身邊來住。左右不管怎麼樣,安頓薛氏所還是有。
林氏也覺著若沒有什麼問題話,這倒是個極好主意。畢竟薛氏年紀也大了,身下又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這麼一個人外漂泊著,也不是個事兒。
可貞興興頭頭來,可現看薛氏這態度,怕又是不能成了。
不過自己既然來了這了,有些事兒就方便多了,見面日子也總會有。
又吁了一口氣,抓緊時間找到了記載著董知府家資料那頁,把董家情況記了兩遍,便把書信收了起來了。
又哄了小九去寫字,看了一回柳月桐月一起定下來採買單子。添了兩樣,又開了選單子遞給了桐月便出來了。
出來時,迴廊上天井裡已是烏泱泱站滿了人了。
不過即便站滿了人。可依舊鴉雀無聲。
其實這趟過來,可貞原本是不欲帶太多人,但凡夠用也就行了,所以是隻打算帶個三四房人再加幾個貼身服侍丫頭也就行了。
畢竟,可貞覺著蘇慎帶人已經夠多了。自己再帶太多人,若是遭人彈劾那可糟了。
可是太夫人大太太,甚至林氏白氏都覺著若就他們兩口子,那還罷了。可架不住家裡還有兩個孩子呢,又都年紀小著呢,怎麼離得了人。所以這該省省。不該省是絕對不能省。
至於遭人彈劾,誰家上任不是這樣。若到了地界人手不夠用再去買,那才叫不好看呢!
又因著可貞不欲讓杏月鶯時跟著去。晏哥兒乳孃雖還未到年限,可到底人家並不大情願去掖縣,可貞也覺著晏哥兒都已經三歲了,有沒有乳孃也無所謂了,所以便提前放了她出去。
這樣一來。兩個小傢伙身邊便沒有管事媽媽了。又不想再添管事媽媽,大太太便建議可貞挑幾個穩妥些丫頭上來放小九晏哥兒身邊做一等丫頭。總攬屋裡事務。
蘇家規矩,未成家少爺姑娘身邊丫頭頂破了天也就是個二等。所以說,這回算是給這兩個小傢伙破了例了。
可貞應了大太太話,把自己身邊能幹一等丫頭霜月給了小九,端月給了晏哥兒。
又把小九身邊二等丫頭玄月,晏哥兒身邊二等丫頭寅月提了上來拿了一等份例。
再加上小九身邊二等丫頭清秋、浣秋,晏哥兒身邊仲夏、半夏。和可貞一樣,都是兩個一等兩個二等共四個丫頭。
太夫人原本還嫌不夠,畢竟若是家裡,少爺姑娘們身邊沒有七七八八二十幾個服侍,也不成院子。到底好說歹說被大太太勸住了,可貞這才鬆了一口氣。
不過貼身丫頭事兒了了才是小頭,大頭還是各個行當上家人。
可貞覺著,到底他們一家子也就這麼四口人,鋪成太大下人太多實是沒有必要,而且也不能夠很好運作。
所以千商量萬商量縮減了再縮減後,一共帶了六房家人過來。
來之前,都是已經分派好職責。
麥月家那口子楊宗本來做到了家裡回事處二等管事,這回過來便直接負責管理外院諸事了。蠶月家那口子周喬本來就是賬房上三等管事,這回過來便仍舊負責著日常出納。蒲月家那口子陳石本來就負責家裡燭火柴炭採買,這回自然仍舊採買上。
蠶月麥月蒲月三個,蠶月麥月都針線上頭,蒲月管著茶房和家裡杯碟茶碗。
廚房裡汪大海兩口子,汪大海做一手好菜,汪大海家做一手好湯水,這回一家子都撥給了可貞,兩口子管著廚房,負責一大家子吃食。
還有隨侍處柯貴善一家子都跟了過來,柯貴善和兒子柯永登就專門看管馬房並一些瑣事兒。柯貴善家和柯永登家漿洗上頭。
而這幾家小子姑娘,也都跟了過來了。滿了八歲都已經進府做事兒了,這回過來或是小廝或是三等丫頭,分別由楊宗和柳月管著,行當不定,或是廚房或是掃灑或是漿洗,左右哪裡缺人就上哪幫忙。
至於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