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釘!他說有300萬就有300萬。”
第三卷第三十八節政治與業務
程恪知道自己是“鬥”不過胡友榮的。關於北陽重汽的領導人選,省裡基本放手了。市委的意見幾乎就是最後的決定性的意見,但胡友榮還是一如既往的延續他的風格。程恪的調研,程恪的意見依然是意見,最多是個參考。事實上根本不會參考。
程恪的性格在政壇上比較另類,非主流。他作為市委副書記,市長,北陽市的第二把手,在決定管理這所五百萬人口的城市的各級幹部的使用上是有發言權的。與政治立場相比,他更看中幹部的業務素質。這種素質不是以學歷和職稱體現的,而是責任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很欣賞榮飛關於他旗下企業人才的定義,那次與榮飛這個小朋友談起人的使用,榮飛說了很長的一番話,核心意思是學歷不代表能力,他的企業不追求高學歷的人才,當然也不是拒絕從外部引進人才,比如葉家瀾和谷南陽,他們都有國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但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榮飛選中他們是因為他們有發現和解決當前存在問題的能力。葉家瀾加盟陶氏(當時花園酒店仍屬陶氏),讓花園酒店的管理上了一個大臺階。榮飛舉了個例子,說總有客人將私人物品遺留在客房,之前全靠樓層服務員的自覺,或許在一個月後客人才找酒店詢問,為此引發的爭執不止一次了。但葉家瀾制定了制度,凡是客人留下的東西一律編號,永久儲存。哪怕是家鄉的一杯土!都要儲存。這就是管理。估計北陽的其他酒店還沒有管到這種程度。在榮飛旗下的企業中,大批的中層或者高層管理人員並沒有很高的學歷。
程恪贊同榮飛的觀點。
北陽重汽醞釀論證了足足三年,才從北陽汽配的成功促使省市兩級下決心上重汽。跑計委和其他有關部委的工作進行了一年多,這二年中程恪一直是親身參與者。他知道這個專案對北陽和G省的意義,如果達到年產五萬輛重卡的目標,那就是近五十億的產值!能盤活多少企業?能讓北陽的經濟實力上升多少?所以,這個企業的一把手可以不懂汽車,但必須是管理的內行。
胡友榮的選擇顯然不符合程恪的設想。一個月前,在成立北陽重汽的批文拿到後,關於由誰擔任重汽一把手就在小範圍交換過意見,馬上要成立籌備組了,必須有人牽頭。這個牽頭人最好就是未來的廠長,這樣有利於工作。這個小範圍就是胡程二人。省裡將權利下放了,將來的重汽管理權在市裡不在省裡。
胡友榮的選擇是市委副秘書長井永清。程恪反對。理由是井永清在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期間,曾短期擔任汽配廠的廠長,籌備工作一拖再拖,不止一次地受到批評。就是你胡書記也點名批評過他嘛。此人的長處不在於企業,北陽重汽是振興北陽工業的一盤大棋,他下不了。程恪提出的人選是市經委主任楊勁。楊勁多年管理企業,對企業的內在規律有較清醒的認識。務實,善於學習。胡友榮不同意程恪的意見,聲稱井永清政治上可靠,有長期的領導經驗,重汽是上億甚至上十億的大專案,不選派政治上可靠的領導可以嗎?籌建汽配的那段經歷不是汙點而是財富。當時我批評的多了,包括後來的王林,沒有捱過批評嗎?我相信老井會總結經驗的。
之後程恪又與胡友榮談重汽的人選,他打了迂迴,尋找到認為更可以說服人的理由,但胡友榮不為所動。
只要胡友榮堅持,即使上了常委會,程恪也無法扳過來,這點他很清楚。
程恪在官場上廝混了幾十年,對政治有自己的理解。這玩意不是搞業務,有時候看似小事其實背後蘊含的深意必須仔細琢磨。他擔任市長後胡友榮對他的工作基本是支援的,但最近市委插手市府的情況卻屢有發生。程恪一直在琢磨胡友榮的態度。前段時間小道訊息說胡將調省裡工作,但沒有誰接替胡現職的訊息。這種訊息別人可以說,他是絕對不能說也不能問的。省會城市的書記一般都是省委常委,程恪希望能再上一層,但這層升遷是極難的,他心裡清楚。
除卻出色的政績,還需要其他因素。
政績是需要抓住機會的,所以當榮飛上門彙報成立開發區的設想時,程恪不由得精神一振,“哦,開發區怎麼搞?”
“首先是引資。這個不消說了。其次是集約效益。城市內部已經相當擁擠,不可能新增新的企業了,像北陽重汽,沒有二千畝土地很難滿足規模的需求,而汽車行業是需要規模的。以重汽為龍頭,周圍便會進駐一系列的配套廠,彼此都有利。一些企業從市區搬出來,騰出的地方可以規劃市區改造,可以商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