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1 / 4)

小說:撿漏 作者:津股巡覽

董德昌也沒有繞彎子,上來便直奔主題,因為熬夜,他的雙眼微紅,精神也不怎麼好。

“老哥,有事你說句話便是。”王義軍是東北人,性格比較直爽。

董德昌嘿嘿一笑說道:“先說好,事辦好了,好酒好菜招待。要是辦不好,還想找吃的,對不起,沒有!”

幾人一起大笑。

第400章 轟動

ps:

紅綠燈拜求支援~~

應該說昨天晚上董德昌鑑定青銅鼎有著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天色的原因,當時是晚上,即便白熾燈很亮,但是相比於自然光還是差了很多的,又比如變態的因素,董德昌在青銅器鑑定方面並不擅長,還有精力的原因,董德昌的年齡大了,當時又是凌晨,精力確實跟不上了。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董德昌憑著審慎的態度並沒有給出鑑定結果,應該說也是可以理解。

對於王義軍的到來,宋喜才顯得非常開心,王義軍是收藏方面的專家,宋喜才差一點都跑上去跟他要簽名了。

對於青銅鼎的鑑定,王義軍在仔細研究了數個小時之後,得出了一個讓除了于飛之外的所有人都震驚的結論,那就是這個青銅器確實是老物件,而並非是仿品。

“老王,你不會是看錯了吧?”董德昌還是有些難以相信。

“老哥,事實上,我也有些不敢相信。”王義軍說道:“如此大的青銅器,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而且我還產生一個連我都感覺到匪夷所思的猜測。”

董德昌笑道:“說吧,這麼大的青銅器都是真的了,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匪夷所思的?”

對於于飛的好運氣,董德昌已經不想說什麼。雖然王義軍得出的結論和他的截然不同,但是董德昌並沒有絲毫的不悅。他反而替于飛開心,年代如此久遠,器形如此之大的青銅器的價格是無法估量的。這個于飛。他好像對於古玩有這一份天生的直覺,每每都能讓他撞見好東西,自己第一次在揚城天寧寺看到認識他,就是因為他買到了子剛款的執蓮童子。董德昌自問。如果他遇到了這樣大的青銅鼎,恐怕也會不屑一顧的。

“我猜測這個青銅鼎很有可能就是九州鼎。”王義軍緩緩的說道。

“噗!”正在喝水的宋喜才將口中的水全噴了出來。

董德昌的臉上露出凝重的表情:“老王,你有幾分把握?”

要知道到了王義軍、董德昌這樣的地位,任何話都不可能隨便的說出口,王義軍既然說出口了,那說明他已經有了幾分把握。

沒有想到的是。王義軍搖了搖頭說道:“我連一分的把握都沒有。不過,這個青銅鼎卻讓我聯想到了九州鼎。之前我一直認為九州鼎一共有九隻,但是看到這個鼎之後,我改變了我的想法,九州鼎很可能就是一隻,在一隻鼎上涵蓋了九州的山水、珍禽!而將九州鼎演變成為九隻鼎,很可能是後人的誤傳!”

不能不說王義軍說的非常有道理,可是這實在太有些匪夷所思了,讓一個人改變長久形成的看法還是太艱難了。

董德昌搖了搖頭說道:“我還是有些難以相信呀。”

“老哥呀,既然如此。咱們不妨再多找幾位老夥計一起來研究研究如何?最好同步再做一個碳十四檢測,就更保險了。”王義軍建議道。

“恩。”董德昌點了點頭,說道:“看來也只有如此了。”然後他又轉向于飛說道:“于飛,你沒有問題吧?”

因為青銅鼎是于飛的,這也是對於飛表示尊重。

于飛笑著說道:“我都聽師傅的。”

對於飛的回答,董德昌很滿意。收了這樣一個徒弟,董德昌可謂是老懷大慰。

很快,以寧都為中心,彙集了一大批青銅器鑑定專家。

因為九州鼎的事太過重大,很多對此有研究的專家學者都被邀請了過來,這其中就包括觀反博物館館長馬尚都,考古學的專家魯遙思等人。

數十位專家圍繞著青銅鼎是否就是九州鼎展開了論證。

與此同時,碳十四的鑑定結果也出來了,青銅鼎的鑄造時間在夏朝,與九州鼎鑄造的時間基本一致。

再加上青銅鼎上的紋飾。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傾向於認同青銅鼎就是九州鼎,被口口相傳數千年的九州鼎其實並非是九個,而只有一個。

九州鼎重現世間的訊息傳出之後,引起了國內外的震動。

要知道九州鼎作為中國的象徵,意義之重大。可謂無與倫比,甚至於引發了一場大討論,持續了數月之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