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守陵人擋了這麼一下,葉建軍有些不滿,冷冷的哼了一聲。
“算了葉哥,本來就是我們通知的晚了,怪不得別人。”于飛勸說道。
男人跑到近前,先是衝葉建軍說道:“是葉總吧?我是十三陵管理委員會的盧少明,您叫我小盧就行。”
葉建軍的電話並沒有打給十三陵管理委員會,而是打給了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層層的壓下來確實要了一些時間,所以當三人趕到的時候,守陵人竟然還沒有得到通知。
接著盧少明又衝老齊本起臉來說道:“我說老齊,這麼大冷個天,你不呆在傳達室中,跑出來趕什麼?連個電話都沒有人接!這要是有什麼緊急的事。誰來負責?”
盧少明官腔十足。剛剛他一接到通知就給老齊打電話了,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老齊出來看人打牌了,竟然沒有接到他的電話。為了不誤事,盧少明只得自己趕來了。
“小盧算了,老齊也是認真負責,怪不得他。”葉建軍淡淡的說了一句。他比盧少明的年齡大,叫一聲小盧倒也不覺得什麼。但是看到盧少明這樣訓斥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葉建軍心中不舒服,這才出聲打斷。
“這次是你帶我們參觀永陵嗎?”葉建軍又問道。
其實按照于飛的想法,是不想讓人陪同的,但是葉建軍的話既然已經說出口了,再收回來與他的面子上不好看。幸好于飛的混沌之氣肉眼根本就看不出來。倒也不用擔心什麼。
永陵的建成,耗費了大量國庫銀兩。據《明世宗實錄》記載,當時參加營建永陵的三大營官軍有4萬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區內新行宮和聖蹟亭的興工,以及皇宮內外工程。每月費銀不下30萬兩。
所以永陵比一般陵墓規模更顯宏大,動用了數十萬軍士和民工,前後用了十多年才修築成。儘管如此,世宗還是不滿意,認為墓室太狹窄。修陵大臣為迎合他的心理,竟在寶城外面又修了一道牆外之牆,使永陵擁有內外兩重羅城。
關於外羅牆的來歷。頗有點搞笑的性質。從選定永陵陵址到建成,世宗共計11次親臨現場視察,一再下令增修,擴大規模。永陵不但陵園範圍遠超過獻陵以下各陵,而且地面建築十分精緻恢宏。永陵基本完工之際,明世宗再次前來察看。這次。他心血來潮登上了陽翠嶺,極目眺望,宏大的陵墓在他眼裡顯得很渺小,明樓、寶城只有一座,於心不甘。回過頭來問修建陵墓的大臣:“我的陵就這樣算修完了?”大臣們頭腦很靈活,一聽話音就知道世宗對陵墓有不滿意的地方,連忙回答說:“還沒有修完,外邊還有一道外羅牆沒有建起來。”自此之後,日夜趕工加築外羅城。就這樣,在十三陵的全部陵宮建築中,惟有永陵和後來的定陵建有外羅城,其他陵宮都沒有。
今天外羅城已經完全坍塌了,永陵的周圍速出可以看到散落的石頭。
從地面建築來看,永陵的形制大體與長陵相同,僅是祾恩門、祾恩殿的間數比長陵各少兩間。陵磚石結構的明樓,造型新穎的聖號碑,別具一格的寶城城臺設計,以及寶城牆花斑石壘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門“龍鳳戲珠”圖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沒有的。
大部分的地面建築今天大多已毀,但保留有完整的明樓,是十三陵中最雄偉精緻的。明樓的額枋、飛簷、斗拱等,全部為石結構。明樓上塗彩繪,地鋪文石,冰清玉潔。祓恩殿的殘基上,尚留一陛石,上面雕有龍鳳,剔透玲瓏,是明朝陵墓石刻的佳作。
永陵陵寢整體建築朝向為南偏西53°,坐東朝西。外羅城門作單簷式宮門形制,共有紅券門三道,現留有臺基及門前礓碴遺蹟,中間御路的磚墁路面一直延伸至陵門。
陵門也有紅券門三道,面闊顯五間,單簷歇山頂建築,門樓斗拱、額枋、飛椽為石雕構件與琉璃構件混雜。
祾恩門原為單簷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設門三道,周設雕飾龍鳳圖案的石欄杆。今尚存明代須彌座臺基,四角石雕螭首儲存較為完好,但四面小螭首多已殘損,甚或被包入松柏之中。
門前後各三道垂帶式踏跺,欄板望柱全部無存。臺基之上,保留有明代柱礎石及清代縮建祾恩門小臺基,小臺基上柱礎石及門砧石完好無損。
永陵明樓城臺,一反前代形制,城臺之下無券道直通前後,而是一實心體,改在城臺左右兩側緊貼寶城的外壁,設定可達城臺之上的礓碴路,並於路前各設石門樓一座。
明樓形制為重簷式方亭建築,內部結構採用磚券頂。斗拱、簷椽、飛簷椽、額枋等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