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不解危局!之後我們統一中原,整合全國力量,再次出兵塞外,直接給它一個亡國滅種,才能彰顯我們的能力!”唐書揚眉說道,
李靖眉頭一展,豁然開朗,站起身,再次朝著唐書大禮參拜,
“太白兄智比天高,一言保我華夏百年安寧,在下膺服於衷,還請受我一拜。”
唐書扶起李靖,卻發覺李靖強行拜了下去,唐書到也沒有繼續阻攔,這既然是李靖的心意,唐書也就接受了,說起來,唐書的這番策略也不過是拿來主義者,原本歷史上,李靖就是這樣滅了突厥的。現在唐書提前說了出來,卻讓李靖如此佩服敬仰,唐大少爺卻也絲毫沒有不好意思。
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讓李靖知道只有加入漢軍才是拯救這個國家的危難,才能讓這個國家再次威名遠播,才能給民眾安定幸福的生活。
“李兄客氣,在下倒是有些慚愧,這些想法本身就是漢王連同樞密院和政事堂的諸位一起商討出來的。”
“無論如何,不管是太白兄還是漢王以及列位,對於這個國家都是功勳卓著,避免了中原再次淪陷在異族的鐵蹄之下,各位都值得我李靖拜服。”李靖毫不在意的說道,顯得很是坦蕩,也可以看出李靖的心胸來。
“國家積弱,耐得何來?!如今天下大亂,民眾流離失所,這損傷的都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元氣啊。我們都恨不得能夠直接統一中原,休養生息,讓中原再度恢復天朝上國的威望。”唐書如是說道,很是有些悲天憫人,但李靖卻也很是贊同,唐書的一番言語之後,已經讓李靖對唐書很是敬服了。
對於一個人才而言,你展現了更高的才智,自然而然的就會讓他的態度改變。
“其實很多人猜測漢王從何而來,似乎就是突然間冒出來的一般,由此很多人也就認定了漢王之前只是普通的民眾而已,事實上他們都猜錯了,漢王和我們自海外歸來,祖上乃是在東漢黨錮之禍時遠離中原的人家。我說這些並不是說我們的門庭”唐書隨意的說道,好傢伙,這又給自己安排了一個來路。
李靖卻是絲毫不覺只是認真的聽著,李靖對於世家門閥或者是普通民眾並沒有什麼歧視,但事實上,世家門閥的子弟和普通民眾在知識和能力上確實有著一些差別,這就是傳承和培養的功勞了。原本李靖就有些懷疑,唐書在他面前表現的如此才學,以及漢王乃至漢軍的諸多人才,
一般人從哪裡弄來這麼多的人才啊!對於漢軍的政策制度,李靖也有過一些瞭解,雖然並不是很詳細,但是他也看得出來,這些政策和制度的先進優越性。能夠規劃出如此政策的人顯然非同一般。
而普通民眾就算是再怎麼天縱奇才,在沒有知識和培養的時候也很難有這樣的見識啊。如今唐書的說法倒是解開了李靖的疑惑,同時因為唐書的言語,使得李靖對漢軍雖然還是有些陌生,但也多出了很多的好感,這時候也是仔細傾聽著,正如之前兩人所說的。
當今天下,真正能夠逐鹿定鼎的不過是兩個勢力,一個是漢軍,另外的勢力還沒有出現。有著雄心壯志的李靖難免對漢軍更多一些關注了,因為那關係著他的未來啊。(未完待續。。)
三二九。 世界地圖的功效
“在海外,我們遇到了很多事情,也見識了很多。這個世界是很大的,大的超出想象。早在迴歸的時候,漢王和我們就談論過這些方面,統一中原,讓天朝上國的光輝再次照耀之後,休養生息提升實力之後,就要威布四方,真正讓我們漢人的強大和光輝傳遍世界!”
唐書說的是眉飛色舞,神情中滿是期待那榮光的一幕的模樣,讓李靖都是有些動容,這般宏偉願望實在讓人有些震撼。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著足夠雄心壯志的人而言。在古代的華夏,有能力的人總是期盼著留名青史,而作為兵家,類似衛霍那樣名垂青史自然也是很多人的可望不可即的期盼。
但唐書這番言語卻是再次劃出了一張大餅,比起衛霍之功還要超越的大事業,大場面,開疆拓土,將民族的光輝灑遍世界,這等盛事只是想一想,就讓李靖的心臟激烈的跳動起來。要知道如今的李靖不過二十三四歲,雖然因為見識閱歷以及智慧的緣故顯得很是老成,卻也絲毫不缺少熱血的存在哪。
看著李靖這幅摸樣,唐書笑了笑,不怕他動心,就怕他不動心。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唐書的見識更加的廣博,野心也更為的博大。說實話,對於這個年代而言,很多時候並不是一些國家不想擴張。
而是因為各種技術原因,比如通訊和交通之類的緣故,